Tag Archives

37 Articles

友共情

黑色沉默系列 — 友情吹水篇 之 不同時期的朋友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人的一生在不同時期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當中有一些可能只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一些是上天安排的家人親戚,有一些是上天加命運安排的愛人,有一些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敵人,也有一些或是萍水相逢、或是生死之交的朋友,又或是已經老死不相往還的曾經的朋友。

你的人生中出現過多少個朋友?

幼稚園時期(香港的幼兒園稱為幼稚園)

在這個「大家都幼稚」的時期,大家會單純因為想和某些人一齊玩耍而成為朋友。

當時幼稚園生活十分簡單,每天上課的內容就是聽老師講書、做做小勞作、寫寫字、睡午覺、食茶點、和朋友們玩耍。而下課後若來接人的媽媽或佣人還有空閒時間,還可以和朋友們在公園再玩耍一會兒才回家。

而在三年幼稚園時期過後,隨著之後在小學、中學、大學、社會不同的經歷及際遇,已沒有多少人能在長大成人後還能和幼稚園時認識的朋友保持聯絡。

小學時期

到了小學時期,由「大家都幼稚」進化到「小學雞」,大家開始要學不同方面的知識。除了會有少量一同由幼稚園升上小學的舊朋友外,還會認識到新朋友。有些人還會單純因為想和某些人一齊玩耍而成為朋友,有些人則會開始因為利益關係(如能教自己做功課或給功課自己抄、會請自己吃零食等)而和某些人做朋友,開始會分為不同的小圈子。

同樣地,而在六年小學時期過後,隨著之後在中學、大學、社會不同的經歷及際遇,極少人能在長大成人後還能和小學時認識的朋友保持聯絡。

中學時期

到了中學時期,由「小學雞」進化到「中學變色龍」,除了會有少量一同由小學升上中學的舊朋友外,還會認識到新朋友。人人開始要學不同方面的更高深的知識,也開始在這個「社會的縮影」環境中預先經歷將來在社會遇到的事。

有些人會結識到三五知己形成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小圈子,有些人被排擠被欺凌或成為排擠人欺凌人的暴虐者,有些人會為了保護自己而變得陰險及虛情假意,有些人會背叛人或出賣人,有些人會被背叛被出賣,有些人會開始有暖昧、拍拍拖及分分手,有些人會開始因為連番受挫及受壓而失去學習動力,有些人會變得沉默,有些人會變得勇於聲……所有將來在投身社會後出現的種種際遇都會在中學生涯中「預演」。

人們在中學時期會開始領悟在各種利害關係之下,「世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任何事都可能會「變幻才是永恒」、「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昨天的說話當沒有講過」等社會生存「哲學」。捱得過中學時期的各種甜酸苦辣鹹,就開始有日後在「社會大學」打滾的基礎,而中學時一起捱過的朋友將會有機會是成為一生的真心知己;若捱不過,將來「社會大學」生活便會更難過,需及時找社工或心理醫生幫忙。

當六年中學時期捱過後,之後在大學、社會不同的經歷及際遇便有能力捱過去,可惜的是,很少人能在長大成人後還能和中學時認識的朋友保持聯絡,除非是一起捱過點滴甜酸苦辣鹹的真心知己。

大學時期

到了大學時期,由「中學變色龍」進化到「大學潛龍」,未必會有一同由中學升上大學的舊朋友,但還會認識到新朋友。和中學時期一樣,大家開始要學不同方面的更高深的知識,也開始在這個「社會的縮影2.0」環境中預先經歷在中學可能遇到過而將來在社會也會遇到的事,只是因為大家已是大學生,各種手段更高明、更不著痕跡、更防不勝防。

和中學時期一樣,在這個時期一起捱過的朋友將會有機會是成為一生的知己,不過在大學這個「人人追GPA」爭成績爭Honor爭仔爭女的社會,較難遇到一起打併互相扶持的真心知己。

當渡過四至六年大學時期過後,會步入社會經歷不同的際遇,已沒有多少人能在長大成人後還能和大學時認識的朋友保持聯絡,除非是一些可以繼續談風花雪月的朋友或一起打打併互相扶持的真心知己。

「社會大學」時期
到了出來投身社會的「社會大學」時期,由「大學潛龍」進化到「社會屠龍」,在工作上使出在中學及大學時期所領教過或「訓練」過的各種招數,不斷為了「上位」或自保而互相「屠殺」,適者生存、強者為王、弱者受制於王。

而進入「社會大學」的人士最常犯的錯處,便是把同事視為朋友,在「波譎雲詭、爾虞我詐」的辦公室和同事成為朋友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同事這一秒鐘是你朋友,下一秒鐘就可以因為上司施壓或因為利害關係而變成你敵人給你「最致命一擊」,變臉技術似十足一位內地變臉大師,令你措手不及,令你更深切地體會到中學時期學到的「世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若和同事間沒有持久的共同話題及興趣,若沒有百分百肯定同事不會對你「表面笑騎騎,背後放毒蛇」,那才可考慮視同事為朋友;否則,再相熟更相熟的同事也只會是「好同事」而不會是「朋友」。

人的一生在不同時期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當中有一些可能只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一些可能成為和自己有某種關係的人,不論是遇到哪些人哪些事,都會為你的人生加添人生七味粉「仇恨、痛苦、嫉妒、妒忌、諷刺、偏見、眼紅」,增添人生甜酸苦辣鹹的點滴味道。
[人生七味粉的七種味道參考自日劇《Last Chance》]

#友情 #朋友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

抽水馬桶文章 之 港鐵四線故障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今早對很多「打工囝囡」來說,又是一個「心中粗口千千句」的一個早上,事緣今早港鐵有4條地鐵線故障,當中有3條地鐵線幾乎是同時故障,有消息指原因可能和前一晚半夜的訊號系統測試/更換有關。

由於「跪低」故障的那4條地鐵線是很多「打工囝囡」上班必用的繁忙地鐵路線,因此很多市民需要臨時改為搭乘巴士或小巴等交通工具,令原本已經水泄不通的陸上交通更為濟塞;而因為工作地點不便改為搭乘其他交通工具的「打工囝囡」,則唯有在地鐵站內做七等人︰等運到、等故障完畢、等車站擠堤完畢、等上車、在車內漫長地等地鐵到達目的地那一站、等下車、等著被不仁道的公司扣勤工獎或指責遲到。

這次事件和之前強勁颱風「山竹」吹襲的結果一樣,今次事件做成交通大癱瘓;但這次事件和之前之前強勁颱風「山竹」吹襲的原因不一樣,後者是天

災,前者是人禍。

眾所周知,港鐵已不是第一次在「返工、放工」繁忙時間發生嚴重故障,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而且這次前所未有的大故障也帶來很多「黑色問號」。

為何明知系統測試甚至更換系統必定會帶來一定風險,但還要選擇於返工返學的平日晚上半夜來處理?

為何不選擇避過「返工、放工」日子於週六半夜來處理?

難道是怕會影響週末在港遊玩的遊客的寶貴時間去塞車等車,間接影響他們對香港印象而選擇平日半夜處理?

那麼,香港「打工囝囡」的時間就比較不太寶貴嗎?

特首及高官們真的「純真」地覺得,只要特首說一聲「希望體諒」,老闆們就真的個個也會體諒員工而不借題發揮、不扣勤工、不作其他處分嗎?

港鐵近年不斷接連有故障,並且一次比一次頻密、一次比一次嚴重及波及甚廣,為何政府還要批準港鐵加價?

難道是要長期受連累的「打工囝囡」們為他們的事故及補救措施而「埋單」捱貴車費補貼港鐵嗎?

這樣公平嗎?

對不起,小編忘記了,這世界從來是不公平的,尤其是現今的香港。讀者們只能繼續每天「博彩式」地希望自己好彩不要撞正港鐵「又」有故障而跪低令你們再遲到了。

#香港 #社會觀察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屋邨文具店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截至2018年7月,香港共有242個公共屋邨,但並不是每條公共屋邨也會有一間屋邨街坊文具店。

從前當政府還是直接管理公共屋邨的時候,屋邨街坊文具店好像便利店一樣,每條屋邨總有一間在左近,有些屋邨甚至有多於一間屋邨街坊文具店。每間屋邨街坊文具店內除了有林林種種的文具外,有些還有小學練習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玩具可供選購,在不同的節日期間還會出售有節日特色的玩具,令屋邨街坊文具店儼如為小朋友而設的百貨店。由於政府所收的租金當時尚算合理,令屋邨街坊文具店內的物品能一直維持價廉物美,因此一直又不少媽媽及學生們去光顧,讓屋?街坊文具店能賺取一些毛利賴以在屋邨生存,為屋邨內居民提供方便。

可惜,近年隨著領展(以前名叫「領滙」)及一些私人機構管理部分公共屋?商場,為了增加租金收入及在商場內引入較大規模的商店,使用大幅加租到非小店能負擔的地步,或強烈要求租戶自費大花金錢為所租的店舖進行裝修等手段,讓一直以售賣生活必需品來賺取毛利賴以在屋邨生存的本土屋邨小店再也不能維持下去紛紛結業「被離場」,連屋邨街坊文具店也不能倖免。

由於公共屋?商場的潛在客戶多為公共屋邨居民、平民街坊,極少有「公屋富戶」,他們可負擔的購買力有限,因此在商場引入一些較大規模的商店後,除了飲食店外其他店舖的銷情一直淡靜沒甚起色;部分引入的商店更因為持久的銷情不理想而結業,在店舖無人承租的情況下,不少領展(以前名叫「領滙」)管理的公共屋邨商場均出現「吉舖」(未能出租的店舖),結果令領展(以前名叫「領滙」)的長遠租金收入未能增加。套句長輩的話就是說︰管理公共屋邨商場的領展(以前名叫「領滙」)及私人機構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了。

小編個人認為,短期要有收入增長是重要,但也不可忽視屋邨的購物生態及長遠屋邨商場的發展平衡,凡事只要不能保持平衡就不能把事情做好。領展(以前名叫「領滙」)及私人機構與其著眼於眼前短期的可觀租金收入,卻長遠因為租戶流失不流入而變相少了收入,不妨像以前未管理的時候般向租戶提供合理的租金水平,讓本土屋邨小店能在公共屋邨商場「重生」,讓公共屋邨居民有更多價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可供選購,也讓本土屋邨小店能得以維持生計,長遠令管理公司有穩固的收入,而當租戶收入增多時又可根據實際情況和租戶有商有量地商討合理加租,更為刮算。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電影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街頭藝術表演變遷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購物文化變遷

#香港 #文化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購物文化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由行街購物到安在家中於網上購物,香港的購物文化變了不少。

以前在沒有網絡購物的年代,人們一有空閒時間就會約三五知己出外行街購物娛樂一番。商場內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商店售賣貨品,想買衫褲鞋襪的有服裝店及鞋店,想買手袋帽子的有手袋及帽子店,想買銀器手飾的有銀器手飾店及金舖,想買藥庄品的有藥房、藥庄店、便利店,想買其他雜貨的有超級市場、糧油雜貨店及士多,想食好東西的可以去「掃街」買各種不同的小食或到各種食店消費,想做文青買書的可以去書店,想買精品玩具的可以去精品玩具店,想買電子零件產品的可以去電子產品店……當時行街購物不只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樂趣。

後來越來越多內地不文明的遊客自由行來港「鳩烏」(普通話購物的譯音),不是手挽著一袋二袋每日在街上「攝位潛行」左穿右插,就是拖著行李箱在街上橫衝直撞每日上演「頭搖又尾擺,飄移境界」,將行李箱胡亂「飄移」,即使撞到別人甚至輾過別人的腳也不會道歉反而要人家包容,而且態度不良、漠視周圍其他人的感受、總日隨時隨地大呼小叫的交談。他們的行徑不只令小部份相對文明得多的內地同胞遊客蒙冤被一同標簽為「漚客」(台灣用語,讀音為「奧客」),也令很多外國遊客被他們嚇怕而卻步少了來香港旅遊,還令香港商店的種類變得單調化大多變為金舖、藥房、藥庄店並只以內地遊客為目標客戶群,更令香港人不再覺得行街購物是一種娛樂或樂趣。甚至可能是一種「受罪」……

與此同時,網絡購物的興起,令到不少香港人都轉為於網絡購物或網上代購代替行街購物,因為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於網上購買大部分他們想買的貨品,而且價錢較同類的實體商店便宜,雖然間中會因為一些不良的網店店主售賣貨不對辦的貨品甚至是假貨而「中伏」蒙受損失,但無損香港人以「粗粗地用住先」的原則於淘寶、天貓、樂天等購物網站「血拼」買便宜貨品或網上找人代購外國貨品,令香港進入網絡購物的年代,更少香港人進一步減低行街購物的意欲。

究竟如何能扭轉香港人不再在港行街購物而只會在外國旅遊時才行街購物的心意呢?

小編則認為,很難……要令香港人重燃在香港行街購物的心意,先要街上不再單調化只有金舖、藥房、藥庄店,但這個想法只能是「痴人說夢話」。店舖業主大多只會逆市加店舖租戶的租金,而不肯減價把舖位租給租戶開設金舖、藥房、藥庄店以外的小商店,因為怕沒有賺少了金錢。而租戶雖然心裏想著做生意「個個都北望神州,唔通個個都想北望神州咩」,但也因為礙於要同時兼顧「捱貴租」(被迫氶受貴租金)、守業及賺錢,較少會再賣一些平民化商品,大多只會賣大部份內地旅客會買的貨品來「維皮」(維持生計),即只會開設藥藥房、藥庄店,不會再能夠吸引大部分香港人在本土行街購物消費。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電影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街頭藝術表演變遷

#香港 #文化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

抽水馬桶文章 之 颱風「山竹」下的香港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於颱風「山竹」下,香港人過了一段短暫但難忘的日子,有些建築物被吹爛被爆玻璃及有些棚架被吹走,也有些人命傷亡,到處有大樹倒塌、停電,所有海陸空交通更一度癱瘓停頓……市面一片滿目瘡痍。

而颱風「掃掠」香港後,正當市面交通及道路都還未回復正常,「打工仔」(受僱人士)希望香港政府能指示全港工商業機構停工一天時,政府特首只是呼籲全港工商業機構老闆們盡量體諒員工可能會遲到及容許彈性上班,而高官替特首護航時更表示「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政府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經濟損失」。令「打工仔」心內有一大堆「黑色問號」,何止有「十萬個為甚麼」?恐怕是有「千千萬萬個為甚麼」!

為甚麼交通及道路都還未回復正常還要人們冒生命危險去上班呢?
(不少人上班要跨越被困lift內、水浸、倒塌大樹、招牌墜下、全港交通工具幾乎全部停駛,交通癱瘓極度擠擁要你推我撞爭上車等的障礙才能回到公司)

為甚麼政府能指示全港中小學在風球漸弱後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停課,但就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全港停工一天?

為甚麼內地及澳門政府能因為市面癱瘓而停工一天,香港政府則不能因為市面癱瘓而全港停工一天?

為甚麼在全港交通工具幾乎全部停駛下,還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命令全港停工一天,還要「打工仔」連如何能乘車回去公司都覺得困難時繼續上班?

為甚麼?……為甚麼?……

所有「打工仔」的問題,答案其實都十分簡單。正如某高官所說,「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政府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經濟損失」,Sad but true(可悲但是事實),因為政府真是能力有限的,即是人們口中的「香港政府廢架」!

政府之所以能指示全港中小學在風球漸弱後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停課,是因為全港中小學的日常運作是受到香港政府的教育署監管,加上全港很多校舍都被「山竹」嚴重破壞。但香港的工商業機構的日常運作呢?就不受任何政府機關所管,而且大部分公司都沒有被「山竹」嚴重破壞,那麼政府機關如何能有權力在工商業機構沒有犯法下向其發號施令甚至要求停工呢?就算政府真有這權力,政府也不敢!因為工商業機構的老闆們會要求政府補償因他們公司停止運作一天的經濟損失,這筆「混帳」政府算不清也負擔不起。不要以為小編在傻傻的妙想天開,要知道世上最少有兩種惡人不好招惹,一種是窮得一無所有發惡的人,另一種是越富有越吝嗇一毛不拔,誰讓他們損失就咬著不放發惡的人,例如工商業機構的老闆們。

政府能指示的,是盡量派人手去清理路面及指示交通工具相關機構要盡力盡快恢復班次,因為路面情況交通工具的運作是受到香港政府的運輸署、路政署及其他相關機構所監管。政府能指示的,只是呼籲全港工商業機構老闆們盡量體諒員工可能會遲到及容許彈性上班。That’s it, and that’s all!(就是這樣,就只能是這樣!)

內地政府之所以能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是因為內地「以政府為大為尊」,內地政府的一切指示是國家指令,有哪個工商業機構會違反國家指令呢?而澳門政府能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是因為當地最大最活躍的企業們 — — — 賭業王國 — — — 也癱瘓了,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又有何妨?

正所謂「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針刺不到肉不知痛」。「打工仔」們,不要奢望那些「坐名車、衣食住行皆好」的政府高官們及特首會知道你們每次在颱風過後出門上班似進行障礙賽、到處找可行的交通工具上班、繁忙時間等港鐵幾個小時才能擠迫地進入港鐵車廂上班途中還要經歷車務暫停或延誤的痛苦;就正如你們不會了解政府高官們及特首的生活何等「離地」的舒泰一樣,你們的民間疾苦,他們不會懂的,也不會去懂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很懂了。

「打工仔」們,以後凡有類似情況,若你們極度不想在惡劣環境下上班,便只能向公司請假(不論是病假還是年假),若果你們請假會上司或老闆扣糧或其他留難,那你們只能做的是,靠自己堅強一點、把自己的生命被環境際遇「磨」得再「硬淨」一點,不論任何困境都緊持上班,不是因為愛,不是因為責任,也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你別無選擇!知道這道理後就好好休息,若無特別事,明天就好好上班了!(改編自某冷笑話)

最後向在颱風「山竹」「掃掠」香港前後仍然風雨不改、排除萬難、堅守工作崗位的「打工仔」們致敬!

P.S. 小編原本對社會民生事務沒有多大感覺,只是這次颱風「山竹」下的香港真是令人有所感觸。名為「抽水馬桶」,是預計了有人看文章後覺得是「抽水」(借題發揮大造文章)、內容比「馬桶」還要臭,我對這些人的回應是「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你怎麼想隨便你」。

#香港 #社會觀察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科技

數位排毒︰為何(及如何)去花時間遠離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甚麼是「數位排毒」?根據Wikipedia的說法,「數位排毒」是指「人們關上電腦和放下自己的行動裝置,放下職位和身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不用任何網路和外界連絡,就像回到小時候,享受單純簡樸的生活。」

小編認為,簡單來說,數位排毒的目的是放下所有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一段時間去探索真實世界多一點,從而平衡我們的現實生活。

有「數位排毒」出現的原因在於若果我們持續長時間不自制地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並使用成癮,我們的健康會變壞及我們的現實生活會失去平衡。

在最初的時候,發明行動裝置這種新科持的原意是為了優化溝通及生產力,以及有更好的蒐集資科方法。後來,有很多不同的電腦遊戲、即時通訊軟件、網上遊戲及手機應用程式可供使用,人們漸漸被這些東西吸引而開始花費越來越多時間去集中使用行動裝置讓自己放鬆。

終於,人們持續長時間集中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當他們被勸告要停止使用時會變得有壓力或情緒化,因為他們的脾性已被長期使用行動裝置所影響及並不想放棄使用它們。然後,他們會脾性變壞和家人越來越多爭執。此外,由於花費大部分時間去使用行動裝置,他們甚至會因為缺乏運動及食無定時變得不健康。

再者,當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在現實生活感到不愉快,例如家庭失意、朋輩感情失意、學業失意、工作事業失意等,他們會開始依賴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並使用成癮,用來逃離現實生活並在電子網絡世界尋求多一點的放鬆感覺。他們有些甚至漸漸拒絕再去探索真實世界,並把電子網絡世界當作是他們的全世界,他們因此為稱為「隱蔽青年」。

當你意識到你因為太過分集中使動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而開始失去脾性及變得不健康,便是時候要去花時間遠離行動裝置一段時間了。

但要怎麼做呢?

凡事始於一小步,雖然第一小步是心理上最痛苦的一步。

首先,開始在一段短時間內放棄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例如早餐、午餐、下午茶餐、晚餐時間。當成功做到這一步,便可再向前邁進一小步。

接著,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放棄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例如放棄通宵達旦或於半夜使用行動裝置改為早點就寢休息,除非有緊急的工作需要處理。早睡早起身體好!

當成功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放棄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後,便可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 — — 在和家人朋友相處時放棄頻密地使用行動裝置,改為多點和家人朋友面對面聊天。

當成功在和家人朋友相處時放棄頻密地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後,便可再向前邁進更大的一步 — — — 想消遺娛樂時嘗試在現實生活中去參與或組織社交活動來取代使用行動裝置;例如在週末和家人朋友一同去登高而整天不使用行動裝置。

原因很簡單,花時間和重要的人會面如家人朋友較花時間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重要及有價值。

若你能做到以上的所有步驟,你便能自制地使用使用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並成功地「數位排毒」了,你能有一個較以前更平衡的現實生活。

總括來說,科技和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遊戲機)就好像一把刀,適當並自制地使用可以大大幫助人們,但不適當並沒能自制地使用可以大大傷害人們。

#科技 #社會觀察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