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購物文化變遷

由行街購物到安在家中於網上購物,香港的購物文化變了不少。

以前在沒有網絡購物的年代,人們一有空閒時間就會約三五知己出外行街購物娛樂一番。商場內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商店售賣貨品,想買衫褲鞋襪的有服裝店及鞋店,想買手袋帽子的有手袋及帽子店,想買銀器手飾的有銀器手飾店及金舖,想買藥庄品的有藥房、藥庄店、便利店,想買其他雜貨的有超級市場、糧油雜貨店及士多,想食好東西的可以去「掃街」買各種不同的小食或到各種食店消費,想做文青買書的可以去書店,想買精品玩具的可以去精品玩具店,想買電子零件產品的可以去電子產品店……當時行街購物不只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樂趣。

後來越來越多內地不文明的遊客自由行來港「鳩烏」(普通話購物的譯音),不是手挽著一袋二袋每日在街上「攝位潛行」左穿右插,就是拖著行李箱在街上橫衝直撞每日上演「頭搖又尾擺,飄移境界」,將行李箱胡亂「飄移」,即使撞到別人甚至輾過別人的腳也不會道歉反而要人家包容,而且態度不良、漠視周圍其他人的感受、總日隨時隨地大呼小叫的交談。他們的行徑不只令小部份相對文明得多的內地同胞遊客蒙冤被一同標簽為「漚客」(台灣用語,讀音為「奧客」),也令很多外國遊客被他們嚇怕而卻步少了來香港旅遊,還令香港商店的種類變得單調化大多變為金舖、藥房、藥庄店並只以內地遊客為目標客戶群,更令香港人不再覺得行街購物是一種娛樂或樂趣。甚至可能是一種「受罪」……

與此同時,網絡購物的興起,令到不少香港人都轉為於網絡購物或網上代購代替行街購物,因為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於網上購買大部分他們想買的貨品,而且價錢較同類的實體商店便宜,雖然間中會因為一些不良的網店店主售賣貨不對辦的貨品甚至是假貨而「中伏」蒙受損失,但無損香港人以「粗粗地用住先」的原則於淘寶、天貓、樂天等購物網站「血拼」買便宜貨品或網上找人代購外國貨品,令香港進入網絡購物的年代,更少香港人進一步減低行街購物的意欲。

究竟如何能扭轉香港人不再在港行街購物而只會在外國旅遊時才行街購物的心意呢?

小編則認為,很難……要令香港人重燃在香港行街購物的心意,先要街上不再單調化只有金舖、藥房、藥庄店,但這個想法只能是「痴人說夢話」。店舖業主大多只會逆市加店舖租戶的租金,而不肯減價把舖位租給租戶開設金舖、藥房、藥庄店以外的小商店,因為怕沒有賺少了金錢。而租戶雖然心裏想著做生意「個個都北望神州,唔通個個都想北望神州咩」,但也因為礙於要同時兼顧「捱貴租」(被迫氶受貴租金)、守業及賺錢,較少會再賣一些平民化商品,大多只會賣大部份內地旅客會買的貨品來「維皮」(維持生計),即只會開設藥藥房、藥庄店,不會再能夠吸引大部分香港人在本土行街購物消費。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電影變遷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街頭藝術表演變遷

#香港 #文化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slienceblack

https://medium.com/@slienceblack

一個"吹水"大師 一個在不同方面有好多理論, 極之討厭唯利是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