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5 Articles

娛樂/社會

娛樂吹水篇 之 《狂舞派3》觀後感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小編在之前一篇文章提到過《狂舞派》及《狂舞派3》︰

娛樂吹水篇 之 狂舞派3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編看了《狂舞派3》後的感覺(內容可能有劇透,不喜勿插)。

首先,前作《狂舞派》給小編的感覺是「All about dancing and dreaming」(全為舞動及追夢),而這套《狂舞派3》給小編的感覺是「Not just about Hip-hop, dancing and dreaming, but also about surviving, living and reality」(不只是嘻哈、舞動及追夢,還有是生存、生活和現實)。電影中講述了一群藝術工作者在追逐夢想努力時所面對的現實問題,如從事藝術工作收入微薄、因住屋租金太貴而要住在工廠大厦等問題,透過電影中Hip-hop音樂人的經歷帶出「靠夢想不能當飯吃」的現實苦況。小編覺得這不單單是在香港的藝術工作者所面對的問題,更是現今香港人,尤其是較年輕一代,所面對的問題︰「靠夢想不能當飯吃」,連講求「生存」都很艱難時,還如何能講求「生活」呢?

其次,小編覺得《狂舞派3》內的一些情節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在電影中,面對權貴對藝術工作空間的打壓及粉飾太平,藝術工作群體在不斷縮小的生存空間中不斷爭扎求存,慢慢地,於藝術工作群體中,有些人為生存而無奈選擇向現實低頭;有些人選擇作出某程度上的合作或妥協,再圖謀與虎謀皮為群體爭權益,但吃力不討好;有些人面對不同的際遇,不知不覺中迷惘了或迷失了;有些人則堅持初衷,不論環境轉變、不論群體內已迷失或已迷惘的人對他們產生誤解、不論被權貴或其他人視為異類,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並想企圖喚醒群體內其他人想起他們各自的初衷。對於以上的情節,未知讀者是否有點似曾相識?此外,電影主題曲的歌詞也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在網上自行搜尋一下。

最後,《狂舞派3》內有一幕令小編忍不住眼裏帶點淚光,但由於小編本身性格比較冷漠,所以未至於嚴重到淚光閃閃要流下淚來。

那一幕的背景是,當時群體內各人看到堅持自己的信念的人所發佈的影片後作出反思,慢慢喚醒他們各自的初衷,最後在一場權貴粉飾太平的活動內以Hip-hop音樂及舞蹈去對權貴打壓的不公情況作出控訴,然後權貴不滿及驚慌,找去保安阻止及驅趕場內的藝術工作者。

而那一幕令小編忍不住眼裏帶點淚光的畫面是︰一位小學生突然跑出來衝到表演台上以他小小的身軀拼命攬著發掘他才能及教他跳舞的老師並且擋著包圍著他老師的一群保安,即使被保安驅趕推跌受傷也立刻站起來再次以他小小的身軀攬著發掘他才能及教他跳舞的老師並且擋著包圍著他老師的一群保安,他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護正被欺負的老師。而之前選擇作出某程度上的合作或妥協,再圖謀與虎謀皮為群體爭權益而吃力不討好,但到最後記起初衷的那位藝術工作者,在阻擋保安驅趕時看到小學生被保安被推跌受傷時,也忍不住帶點怒地吐出一句︰為何要欺負小孩呀?

令小編忍不住眼裏帶點淚光有兩點︰

  1. 對那位小學生來說,那群保安在他眼中就像是一群巨人,他當然知道自己力不如人、技不如人,他當然會害怕,但他更想要保護那個正被保安圍住未能解圍的老師,那位發掘他才能、教他跳舞、和他思想一致並了解他的人,那位他重視而地位如親友般的人,所以他就算被推跌受傷也不理自己的傷痛恐懼,站起來堅持以他小小的身軀抱著跳舞老師並擋著包圍著他老師的一群保安。
  2. 那位藝術工作者忍不住帶點怒地吐出的那句對白「為何要欺負小孩呀?」,相信很多香港人近年曾不禁想吐出這一句,並且心中或有不少的「為甚麼…?」。這個我就不多作解釋了,明白的,就自然能夠領會。

給將要欣賞《狂舞派3》的人一個忠告︰不要先入為主地把《狂舞派3》視為和前作《狂舞派》有關聯的續集,因為劇情和《狂舞派》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不能帶來作出關聯式比較。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狂舞派3》未必是不套劇情豐富緊湊的港產電影,但小編覺得它是一套以以Hip-hop跳舞藝術工作者的經歷來投射出社會現實的、貼地的港產電影,值得大家花時間去戲院一看。

利申︰小編只是《狂舞派3》的一位無名氏觀眾,並非《狂舞派3》的宣傳人員。

#香港 #電影 #娛樂 #狂舞派3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讀者如喜歡這篇分享文章 ,可於下方按下Likebutton以示鼓勵及支持,最多可按5至6下;讀者也可以上網登記成為讚賞公民,您們可於網上以「讚賞公民」關鍵字搜尋更多資訊。

娛樂/社會

娛樂吹水篇 之 狂舞派3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說到娛樂,小編近年真的較少到戲院看電影,因為小編愛看有質素的港產片(香港本土製作電影),但近年有質素的港產片經已不多,欣賞過的只有《幻愛》、《死因無可疑》,而這次小編想分享的不是這些已欣賞過的港產片,而是一套小編還未有時間去戲院觀看的港產片《狂舞派3》。

要說《狂舞派3》,先要說我最近在網上觀看的前作《狂舞派》(利申︰不是經由大台的網上平台觀看的)。

《狂舞派》給小編的感覺是︰

1) 聞說這套非主流的電影當時大熱;

2) 一群熱愛跳舞的年青人在發展他們能力的路上如何克服及面對他們自身能力的限制及挫折並追逐著夢想而繼續前行的故事;

3) 「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英語: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dance ?) 成了時下不少人無限二次創作「為了XXX,你可以去到幾盡?」(英語: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XXX ?) 的經典金句;

4) 沒有大卡士演員,有不少更似是新演員;及

5) 若果對跳舞沒有興趣的人可能不會覺得這套充斥著不少跳舞表演場節的電影吸引,會覺得電影情節零散而不知所以。

小編不懂跳舞,也對跳舞沒有興趣,所以對《狂舞派》的電影情節不太懂得欣賞,不過小編十分欣賞電影所帶出的「為了XXX,你可以去到幾盡?」這個意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年輕過,都有過夢想,有些夢想很偉大,有些夢想很卑微渺小,但我們在追逐夢想時都會面對能力上的樽頸及不同的挫折,令我們雖然會在路上有所猶豫,但卻堅持要嘗試面對、克服然後繼續前行;而這種堅持是年青人面對不同的人生關口時所需要的勇氣及希望,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套電影當時大熱的原因。

而這次的《狂舞派3》,小編直到此刻為止還未有時間觀看,不過在網上搜尋wikipedia的電影內容資料是︰

龍城工廈區原本是個工業區,廿年來,開始有不同範疇的創作人因它便宜的租金而進駐。這群人被稱作 KIDA (Kowloon Industrial District Artists)。近年上映的跳舞電影《狂舞派》及《狂舞派2》,幕前幕後有很多都是 KIDA,包括:嘻哈獨立唱作人Heyo、排舞師奶茶、人氣YouTuber阿良、新晉藝人Hana及她的地下男友舞者Dave。他們在演藝圈嶄露頭角,載浮載沉;他們都以龍城為基地,樂在其中地打拼。可是工廈近年加租急劇,並出現各種頻繁和嚴厲的巡查,背後其實就是地產商作祟,要把龍城轉型成商貿區。一天,他們收到一項工作邀請,要為龍城區注入街舞、音樂、塗鴉等元素的「優化計劃」- 『狂舞。街』。明眼人都知,這是替地產大鱷塗脂抹粉的工程。正當大家猶豫應否接納這工作,阿良提出,應藉這次機會,令更多人認識、欣賞及支持KIDA,反客為主,為大家爭取合理待遇。同時,Heyo的師父阿弗正密謀一場反對行動……

由wikipedia的資料可以知道,這套電影和前作《狂舞派》的關係只是,前作只是電影內某個戲中戲情節而已,即是說這套電影不是前作的續集,但有較前作更深入的意義︰年青藝術工作者在面對社會環境現實下的種種爭扎與決擇,小編覺得它較前作更為生活化及「貼地」。

總括來說,小編愛看有質素的港產片(香港本土製作電影),而有質素的港產片不一定是主流,尤其是當現今一些主流的東西都會「被非主流化」,主流還是非主流對小編來說不是有否質素的重點,有質素的重點在於是否夠生活化及「貼地」去引起觀眾共鳴。小編不懂跳舞,也對跳舞沒有興趣,所以對《狂舞派3》的電影情節可能也會不太懂得欣賞,不過小編十分好奇這套電影會否帶出比前作金句「為了XXX,你可以去到幾盡?」更深的意義,所以之後會抽時間去觀看。

#香港 #電影 #娛樂 #狂舞派 #狂舞派3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讀者如喜歡這篇分享文章 ,可於下方按下Likebutton以示鼓勵及支持,最多可按5至6下;讀者也可以上網登記成為讚賞公民,您們可於網上以「讚賞公民」關鍵字搜尋更多資訊。

娛樂/愛情

近期港產電影觀後感(二)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我近年對看電影興趣不大,一來不愛看外國電影及內地電影而只愛港產片,二來總覺得近年的出品的港產片都有點粗製濫造的感覺,不大吸引我這種一窮二白的草根階層去花錢買票觀看。但近期有2套電影卻出奇地吸引了我外出坐車到戲院去買票入場觀看,分別是《死因無可疑》及《幻愛》。

利申︰小編和2部電影的台前幕後製作團隊都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只是一個普通市民到戲院看電影後抒發一些個人感想,以下內容中或有少少劇透,敬請見諒,不喜勿插。

上回講到《死因無可疑》︰

近期港產電影觀後感(一)

今回講講《幻愛》。

電影講述一位雖然渴望愛情但因為自己是精神分裂症康復者而從來不敢戀愛的善良戇直小學教師,某次偶然在街頭幫助被圍觀的精神病發的朋友時遇上了同時來幫助他朋友的女子。教師對女子一見鍾情,之後和女子再遇、相處及拍拖,但卻掙扎應否向女子透露病情。正躊躇之際,他卻發現後來再遇的女子,只是他因親人去世、失去了唯一依靠及精神支柱而再次病發所產生的幻覺,他既想抽身清醒但又捨不得再次沒有依靠及失去精神支柱,陷入和幻覺得欲斷難斷糾纏之中。後來他真正再遇之前的女子,這位女子在年少時遭母親虐待和嫌棄並受過受過心理治療,長大後因為成長經歷及想向母親報復而變得攻於心計的內心冷冰冰的心理輔導員,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女子的心被男子的善良而漸漸融化了,從而走在一起,發展出一段被世俗所禁止的心理輔導員和病人之戀,疑幻似真。

小編初初被電影的劇名、劇中的場景在屯門拍攝及坊間對電影有不少議論所吸引而進場,但看過電影後覺得這套電影有別於一般的愛情電影,感覺上較「貼地」及生活化,頗為值得一看。小編最愛這部電影的以下幾點︰

第一點 — 「就算佢好污糟,我都愛佢架!」(即使她污穢不堪,我也會愛佢!)

當男主角再次病發,面對幻想出來和主角一模一樣的女子向他要求改而選擇和自己相愛,更說女主角攻於心計並曾和很多男人有過性關係而十分污穢,教師向自己幻想出來的女子作出這句回覆。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去的經歷,也難免會有一些不光彩或不為人知的過去,也難免會好像男女主角一樣覺得自己不可愛但又渴望被愛。我們每個人都會渴望,當在生命中遇到某君時,某君會不介意那些過去,並且會義無反顧去愛著那個即使有著那些過去的不可愛的自己,和自己一同步向未來未知的高山低俗。

而這一句正正打動我心!那一刻我覺得這一句不比結婚時男女雙方所宣讀的神聖誓詞差!

第二點 — 「我諗咗成晚,我真係唔介意。」(我想了一整晚,我真的不介意(你的過去)。)

女主角向男主角坦白自己為了向不愛她的母親報復,而在年少時勾引母親的熟人uncle上床,從此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不斷和男人發生性關係這些她不堪回首的回憶,覺得自己污穢不堪。男主角對她發自真心的關懷,令她更自卑更不知如何面對這人,令她惱羞成怒將男主角拒於家門外。當她第二天再出門時見到男主角原來在門外一夜未走時,男主角對她誠懇的作出這句回應。

雖然有不少聲音覺得這一幕有點把女主角不斷和男人發生性關係的行為標籤成蕩婦或突顯男權主義,而我不覺得這一幕的是為了鋪排男主角思慮過後向女主角說出這句回應,突顯他和女主角之前遇到的那些男生不同。男主角的需要思慮不是因為他介意女主角的過去,而是他因為對女主角的感情認真。而在另一幕他在和女主角親熱過後為女主角穿衣推說怕她著涼的舉動,和教授與女主角親熱過後把女主角的衣服拋到女主角附近的地下要她自己拾回(還要是女主角要求示意才拿回衣服)的舉動形成反比,也和女主角前男友被女主角提出分手並要回家門匙時質疑女主角之前有很多男人拿到過她家們匙的舉動形成反比。這種反比給我的感覺是,男主角珍惜尊重女主角,而另外2位男士則不尊重女主角,他們都只是想各取所需。

第三點 — 男女雙方的純愛

男女主角曾經因為雙方居所頗為就近而各自在家一起開燈關燈確認雙方的位置並互相揮手,當時主角都面露由心而發毫不造作的喜悅。而電影最後段雖然男主角為了保住女主角的前程而忍心拒絕了為愛男主角而拋棄追求前程的女主角,但之後他們2人回家後都輾轉反側然後按捺不住思念對方之情而衝出門跑去找對方,雖然最後未有交代這是否男方的幻覺。

這種「因為愛,所以愛」、沒有半點物質和現實條件所推砌、內心無論如何輾轉反側還是放不低的單純的愛,相信不只是小編我本人,也是不少人的理想愛情。

雖然外間對這套電影的褒貶不一,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我不但不覺得它粗製濫造,而且還覺得這套電影夠破格(突破既有框架),而小編覺得這套電影可以有前傳或續集,去講述男女雙方在未遇到對方前的經歷及2人有沒有無形的交集,或去講述2人繼續相愛後所需要面對種種現實的試煉,最好能像電影《屍殺死車》一樣,在多年後推出續作電影《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的同時,再推出一次《屍殺死車》讓觀眾入場觀看。

#電影 #港產片 #幻愛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讀者如喜歡這篇文章 ,可於文章最下方按下Likebutton以示鼓勵及支持(若LikeCoin用戶請先登入再按下Likebutton ,最多可按5下,而其他人士也可以了解LikeCoin及考慮是否註冊使用LikeCoin )

而加入 LikeCoin 回饋創作者計劃,更有免費獲得coin的活動:

  1. 註冊一個 LikeCoin ID (邀請人請填: tracy2018)
  2. 確認已登入 LikeCoin (確認方法)
  3. 點擊五下拍手(操作參考)
  4. 完成後,你我都會獲得免費的 LikeCoin (可用來交換以太幣或現金)
娛樂

近期港產電影觀後感(一)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我近年對看電影興趣不大,一來不愛看外國電影及內地電影而只愛港產片,二來總覺得近年的出品的港產片都有點粗製濫造的感覺,不大吸引我這種一窮二白的草根階層去花錢買票觀看。但近期有2套電影卻出奇地吸引了我外出坐車到戲院去買票入場觀看,分別是《死因無可疑》及《幻愛》。

利申︰小編和2部電影的台前幕後製作團隊都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只是一個普通市民到戲院看電影後抒發一些個人感想,以下內容中或有少少劇透,敬請見諒,不喜勿插。

今回先講講《死因無可疑》

電影講述某個保險經紀被神秘客戶指定跟進保單,上門拜訪時親眼目睹客戶兒子吊死在半空,正直的他認定客戶為詐取保險金而濫殺兒子,決心向客戶夫婦展開追查,一心將犯人繩之於法,沒料這顆正義心成為敵人反擊的籌碼,當經紀以為逐步邁向真相的同時,恐嚇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危險向他以及身邊的人逼近,一度深化他對犯人的恨意,逐漸迷失在善惡之間。

小編初初被電影的劇名及黃秋生、歐錦棠及歐陽偉豪這些卡士所吸引而進場,但看過電影後覺得它的內容更吸引。小編最愛這部電影的以下幾點︰

第一點  — 「地獄之路是由善意所鋪成的」

據說這句是這部電影所帶出來的訊息,探討人性善與惡。我個人對這句的想法則和電影的訊息不全相同。我的想法是︰不論是多麼善良的人,只要被人惡意踐踏、利用、操控甚至危害,都會慢慢被形勢所趨而模糊善與惡的界線,遊走於善與惡之間,更會不期然為了保護所在乎的人和事而從「善」走向「惡」,開啟地獄之路。

第二點  —  表面無可疑的事情,可能埋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

電影中的小童命案看似是一宗無可疑的自殺案,若不是保險經紀覺得事件古怪再鍥而不捨去追查真相,相信真相只會石沉大海;而追查真相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電影中的保險經紀便被殺害小童的真兇連番滋擾、恐嚇,甚至惹來殺機,但最終都總算查出了真相。而在現實中,看似無可疑的事情,又有哪些真的可以有人能鍥而不捨去追查真相?又有哪些只能無奈地以「無可疑」來總結?

第三點  —  看人不能單看表面

電影在前段描寫小童父親的難纏、兇神惡殺及小童母親的可憐、需依靠他人生活的感覺,到後段描寫小童父親的智商低於常人、需依靠他人生活及母親的不擇手段、兇神惡殺,形成了一種反差。這種反差給我的領會是,看似人畜無害的人,可能實質上是邪惡得令人聞風喪膽,反之亦然。

雖然外間對這套電影的褒貶不一,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至少我不覺得它粗製濫造,而且這部電影最後也埋下了一些伏線、一些疑團,令人期待將來會有這套電影的續集或前傳電影,最好能像電影《屍殺死車》一樣,在多年後推出續作電影《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的同時,再推出一次《屍殺死車》讓觀眾入場觀看。

#電影 #港產片 #死因無可疑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讀者如喜歡這篇文章 ,可於文章最下方按下Likebutton以示鼓勵及支持(若LikeCoin用戶請先登入再按下Likebutton ,最多可按5下,而其他人士也可以了解LikeCoin及考慮是否註冊使用LikeCoin )

而加入 LikeCoin 回饋創作者計劃,更有免費獲得coin的活動:

  1. 註冊一個 LikeCoin ID (邀請人請填: tracy2018)
  2. 確認已登入 LikeCoin (確認方法)
  3. 點擊五下拍手(操作參考)
  4. 完成後,你我都會獲得免費的 LikeCoin (可用來交換以太幣或現金)

娛樂/嬉笑怒罵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電影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大家近年到戲院只愛看「西片」(歐美電影)、「韓片」(韓國電影)、「台片」(台灣電影)甚至已不去戲院看電影,改為用自己方法上網收看歐美日韓電影。而在約十幾二十年以前,大家還愛到戲院看「港產片」電影,究竟香港「港產片」電影在約二十年間變了甚麼,讓觀眾再提不起興趣?

70年代

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楚原執導的綜合式喜劇電影《七十二家房客》成為香港第一部「港產片」;由於電影內容寫實反映出當時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迫人的心聲,令觀眾有所共鳴而深得觀眾喜愛,票房獲得佳績。

後來電影界一門三傑的「許氏兄弟」(演員/導演/編劇許冠文、演員/歌手許冠傑和演員許冠英)製作「港產片」喜劇電影《鬼馬雙星》叫好叫座,更有破記錄的高票房,全因為電影的忠旨︰由忠誠的年輕人拍攝的電影與你在一起(Films by devoted young people with you in mind.)。其後的《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等喜劇電影也屢破電影高票房記錄,當中電影《半斤八兩》更打敗同期不少高質素西方電影如《星球大戰》、《教父》、《大白鯊》、《超人》等成為票房冠軍。

而不得不提的是傳奇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把「港產片」功夫動作電影帶到世界發揚光大。他主演的「港產片」電影《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等,令世界認為李小龍等於中國功夫、李小龍等於香港動作電影、香港動作電影不容忽視;除了讓他成為首位華人進軍荷里活外,更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為香港後期成為「東方荷里活」打好基礎。

而到了70年代尾,功夫影星成龍冒起,繼續延續「港產片」電影的功夫熱。而當時也引入了少量的西方電影如「金剛」。

80年代至90年代

香港電影界在80年代至90年代開始人才輩出,電影題材開始多元化(喜劇、文藝片、古裝武俠片、靈異片、動作片等),因而開始了香港電影的盛世。

單單是說導演及影星名單,已是星光燦爛,位位各有實力各有千秋︰

導演有關錦鵬、唐基明、林德祿、劉觀泰、嚴浩、王家衛、王晶、甘國亮、杜琪峰、楊凡、徐克、爾冬陞、陳果、梁立人、劉偉強、張艾嘉、章國明、黃百鳴、冼杞然、吳宇森、許鞍華、唐季禮、張婉婷、羅啟銳、岑建勳、張之亮、方育平、陳可辛、陳嘉上、陳德森、陳友、施南生、羅卓瑤、劉國昌、張堅庭、譚家明、高志森、文雋、林嶺東、徐小明、劉鎮偉、程小東、鄭丹瑞、馬楚成、馬偉豪等。

影星有周潤發、黎姿、成龍、林正英、狄龍、鐘鎮濤、李連傑、任達華、萬梓良、吳孟達、周星馳、黃百鳴、劉德華、金城武、劉青雲、劉松仁、吳鎮宇、吳耀漢、馮粹帆、張國榮、張學友、梁家輝、梁朝偉、洪金寶、鄭丹瑞、鄭則仕、黃秋生、曾志偉、林子祥、岑建勳、泰迪羅賓、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苗僑偉、元彪、呂良偉、黃子華、黃日華、陳百祥、陳百強、黎明、郭富城、鄭伊健、鐘楚紅、鄭裕玲、張曼玉、王祖賢、汪明荃、沈殿霞、張艾嘉、林憶蓮、林青霞、吳君如、毛舜筠、馮寶寶、葉童、葉玉卿、袁詠儀、關芝琳、夏文汐、利智、邱淑貞、葉德嫻、吳家麗、梅艷芳、楊紫瓊、張敏、羅美薇、劉嘉玲、趙雅芝、蕭芳芳、羅蘭、黃韻詩、王小鳳、周慧敏、林建明、李麗珍、李嘉欣等。

此外,一些成人電影(色情電影、血腥暴力電影等)及非主流電影也開始在香港冒起,令香港電影在當時能雅俗共融、多姿多采。

千禧年代

香港電影界在千禧年代已後勁不繼,少了投放在電影的資金,少了一些能和當年電影盛世並駕齊驅的好題材,少了新的台前幕後電影從業員入行,而政府也少了支援。

近年投資者越來越覺得投放電影是「高付出,但電影未必有高票房而未必有高回報」的投資,對他們來說可能更賭博「下重注搏一搏」一樣,因為電影既要有好的題材及吸引的情節、又要有知名度高有號召力的影星參與、又要有好的幕後功臣打造、有時更要有政府部門的配合,才能吸引觀眾購票入場支持,成本當然是代價不菲,回報成果自然不可預計,因此近年能「跑出」的有好口碑又賣座的電影很少。

近年電影題材較少劇力萬鈞的味道及較少有深度,反而是有點略嫌浮誇,有些更是被認為是「摧毀經典」的負評電影,能吸引觀眾購票進場及一看再看的電影很少。即使是一些有劇情有深度的電影,但因為沒有知名度高有號召力的影星參與而失色不少。面對香港電影界的前景多變,一些原本對電影有憧憬的年青人可能因此卻步。

此外,政府缺少支援也對電影業有所影響,從前香港電影較多會有香港實景拍攝,而近年香港電影較少可以香港實景拍攝而需花成本搭建近似實景的廠景拍攝,因為要申請實景拍攝往往會面對不少審批關卡。而有時因為政府過份敏感,令到一些電影題材或情節不能拍,甚至連電影幕後人員儲存道具也會被當成管有偽紗(詳情參考新聞︰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326594/)。同時,面對新穎及多元化的外國荷里活電影及韓國電影等的衝擊,令備受局限的香港電影更見黯然失色,在多方限制及缺少支援下,香港電影從業員只能靠自己艱苦爭扎求存。

有人說香港電影市道不佳是因為盜版倡狂,有人說香港電影市道不佳是因為太過著重香港本土特色……

小編覺得,不論是樂壇還是電影市道不濟都不要一味只推說是因為盜版而不去研究處理本身存在的問題,香港樂壇不濟是因為變了質,香港電影亦然。近年不少香港電影為了資金而和內地合作製作「中港合拍片」電影,令到電影內容因為中國資方的要求而變得「內地化的香港特式」而令香港觀眾及部分外國觀眾心中的香港特式有落差而不合口味不太接受,最多只能內地旅客入場支持。而香港電影之前之所以開創盛世就是因為那時的電影有香港本土特色又多元化,若香港電影沒有本土特色,那還算是「香港電影」嗎?若要「香港電影」再度「發圍」,只能從根本出發去探討如何能像80至90年代那樣拍攝出帶有「香港本土原味道」而有深度及吸引力的電影,否則只能「不復當年勇」。

近日特首在施政報告說投放10億在電影界去發展及吸引新人入行,且看政府及電影界會如何運用此10億去把香港電影做得更好。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香港 #娛樂 #電影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