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80 Articles

嬉笑怒罵

抽水馬桶文章 之 颱風「山竹」下的香港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於颱風「山竹」下,香港人過了一段短暫但難忘的日子,有些建築物被吹爛被爆玻璃及有些棚架被吹走,也有些人命傷亡,到處有大樹倒塌、停電,所有海陸空交通更一度癱瘓停頓……市面一片滿目瘡痍。

而颱風「掃掠」香港後,正當市面交通及道路都還未回復正常,「打工仔」(受僱人士)希望香港政府能指示全港工商業機構停工一天時,政府特首只是呼籲全港工商業機構老闆們盡量體諒員工可能會遲到及容許彈性上班,而高官替特首護航時更表示「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政府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經濟損失」。令「打工仔」心內有一大堆「黑色問號」,何止有「十萬個為甚麼」?恐怕是有「千千萬萬個為甚麼」!

為甚麼交通及道路都還未回復正常還要人們冒生命危險去上班呢?
(不少人上班要跨越被困lift內、水浸、倒塌大樹、招牌墜下、全港交通工具幾乎全部停駛,交通癱瘓極度擠擁要你推我撞爭上車等的障礙才能回到公司)

為甚麼政府能指示全港中小學在風球漸弱後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停課,但就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全港停工一天?

為甚麼內地及澳門政府能因為市面癱瘓而停工一天,香港政府則不能因為市面癱瘓而全港停工一天?

為甚麼在全港交通工具幾乎全部停駛下,還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命令全港停工一天,還要「打工仔」連如何能乘車回去公司都覺得困難時繼續上班?

為甚麼?……為甚麼?……

所有「打工仔」的問題,答案其實都十分簡單。正如某高官所說,「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政府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經濟損失」,Sad but true(可悲但是事實),因為政府真是能力有限的,即是人們口中的「香港政府廢架」!

政府之所以能指示全港中小學在風球漸弱後仍能因為交通癱瘓停頓而停課,是因為全港中小學的日常運作是受到香港政府的教育署監管,加上全港很多校舍都被「山竹」嚴重破壞。但香港的工商業機構的日常運作呢?就不受任何政府機關所管,而且大部分公司都沒有被「山竹」嚴重破壞,那麼政府機關如何能有權力在工商業機構沒有犯法下向其發號施令甚至要求停工呢?就算政府真有這權力,政府也不敢!因為工商業機構的老闆們會要求政府補償因他們公司停止運作一天的經濟損失,這筆「混帳」政府算不清也負擔不起。不要以為小編在傻傻的妙想天開,要知道世上最少有兩種惡人不好招惹,一種是窮得一無所有發惡的人,另一種是越富有越吝嗇一毛不拔,誰讓他們損失就咬著不放發惡的人,例如工商業機構的老闆們。

政府能指示的,是盡量派人手去清理路面及指示交通工具相關機構要盡力盡快恢復班次,因為路面情況交通工具的運作是受到香港政府的運輸署、路政署及其他相關機構所監管。政府能指示的,只是呼籲全港工商業機構老闆們盡量體諒員工可能會遲到及容許彈性上班。That’s it, and that’s all!(就是這樣,就只能是這樣!)

內地政府之所以能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是因為內地「以政府為大為尊」,內地政府的一切指示是國家指令,有哪個工商業機構會違反國家指令呢?而澳門政府能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是因為當地最大最活躍的企業們 — — — 賭業王國 — — — 也癱瘓了,因為市面癱瘓而指示停工一天又有何妨?

正所謂「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針刺不到肉不知痛」。「打工仔」們,不要奢望那些「坐名車、衣食住行皆好」的政府高官們及特首會知道你們每次在颱風過後出門上班似進行障礙賽、到處找可行的交通工具上班、繁忙時間等港鐵幾個小時才能擠迫地進入港鐵車廂上班途中還要經歷車務暫停或延誤的痛苦;就正如你們不會了解政府高官們及特首的生活何等「離地」的舒泰一樣,你們的民間疾苦,他們不會懂的,也不會去懂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很懂了。

「打工仔」們,以後凡有類似情況,若你們極度不想在惡劣環境下上班,便只能向公司請假(不論是病假還是年假),若果你們請假會上司或老闆扣糧或其他留難,那你們只能做的是,靠自己堅強一點、把自己的生命被環境際遇「磨」得再「硬淨」一點,不論任何困境都緊持上班,不是因為愛,不是因為責任,也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你別無選擇!知道這道理後就好好休息,若無特別事,明天就好好上班了!(改編自某冷笑話)

最後向在颱風「山竹」「掃掠」香港前後仍然風雨不改、排除萬難、堅守工作崗位的「打工仔」們致敬!

P.S. 小編原本對社會民生事務沒有多大感覺,只是這次颱風「山竹」下的香港真是令人有所感觸。名為「抽水馬桶」,是預計了有人看文章後覺得是「抽水」(借題發揮大造文章)、內容比「馬桶」還要臭,我對這些人的回應是「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你怎麼想隨便你」。

#香港 #社會觀察 #生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娛樂/嬉笑怒罵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近期不少香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都圍繞著無線電視播出內地電視劇的《延禧攻略》,追溯近期香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都離不開一些熱播的內地電視劇。而曾幾何時,香港人並非只垂青內地劇。

於七、八十年代,香港人開始接觸並追看香港本土製作的電視劇,如《大地恩情》系列、《獅子山下》、《小時候》、《上海灘》、《京華春夢》等,當時由於香港較少轉播外地和內地的節目及電視劇,因此台、日、韓劇並非流行。當時劇集種類不少及多元化,大多都能引起觀眾共鳴或追看劇情、角色人物,並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劇集,多年後劇集仍然沒有被人遺忘。

到了九十年代,香港播出的劇集更加百花齊放。當中有不少香港本土製作的經典電視劇,因為叫好叫座而一再拍續集成為系列式電視劇如︰
《壹號皇庭》系列
《刑事偵緝檔案》系列
《妙手仁心》系列
《陀槍師姐》系列
《烈火雄心》系列
《聊齋》系列
「鄉土情」系列(《情濃大地》、《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
《我和疆屍有個約會》系列

也有其他不錯的電視劇如︰
《大頭綠衣鬥疆屍》
《金牙大狀》
長壽處境劇《真情》
《變色龍》
《肥貓正傳》
《縱橫四海》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再見艷陽天》

此外,當時香港也開始轉播外地劇集,另到不少香港人追看外地劇集,台劇有《包青天》、《倚天屠龍記》、《梅花三弄》系列、《保鏢》系列等,日劇有《同一屋簷下》、《悠長假期》、《庶務二課》等,內地劇有《環珠格格》、《三國演義》、《武則天》等,韓劇有《順風婦產科》、《不良主婦》、《比天高比地厚》等。當時台劇及日劇流行,而內地劇及韓劇則尚未大行其道。當年無論任何類型的劇集都能吸引觀眾追看,不但每日成為香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更引起一陣的追劇熱潮,沒有收看的人好像缺少了點甚麼似的。

到了近千禧年代初期,仍有不少吸引的電視劇如《創世紀》系列、《宮心計》系列、《衝上雲宵》系列、《男親女愛》、《天與地》等,也有不少外地劇及內地劇集播出,台劇有《流星花園》、《薰衣草》、《海豚灣戀人》、《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下一站,幸福》、《MVP情人》、《鬥魚》等,日劇有《跳躍大搜查線》、《戀愛世紀》、《律政英雄》、《巨星夫婿》、《交響情人夢》、《救命病棟24時2》(又名《急救群英2》)、《夢想飛行Good Luck》、《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不過千禧年代後來較港日台劇被內地劇及韓劇追過,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話題漸漸變為討論內地劇及韓劇。

千禧年代韓劇有《浪漫滿屋》、《天國的階梯》、《大長今》、《開朗少女成功記》、《My Girl》、《宮》、《宮S》、《咖啡王子1號店》、《原來是美男》等,而《來自星星的你》及《太陽的後裔》更於香港引起一陣的追劇風暴,風頭一時無兩。而千禧年代的內地劇也不遑多讓,有《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蝸居》、《步步驚心》、《步步驚情》、《蘭陵王》、《羋月傳》、《琅琊榜》、《後宮甄嬛傳》、《延禧攻略》等,當中大多都能於香港引起一陣又一陣的追劇風暴,而有些更能引起不少東南亞人去追看,如《琅琊榜》。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盛行,香港人已較少坐在電視機前追劇,大多在網上追看電視劇,有時電視台轉播外購劇集時,有些香港人可能已經早就看完了,而也因為香港人一劇緊接另一劇的追看,較早播完的劇集很快便會被人遺忘。

究竟香港人的追劇文化為何由港劇變為台日劇再變為中韓劇呢?請看下回分解。

#香港 #娛樂 #劇集 #流行文化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七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應對不同類型子女分類篇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上回我們更詳細說明不同類型子女和人相處的情況,今回我們討論作為父母,可以如何處埋小朋友的「不分尊卑」的情況呢?可以如何對待「暴燥型」、「文靜型」、「酷爆型」、「隱蔽青年型」及「漸變型」的子女呢?

作為父母可以如何處埋小朋友的「不分尊卑」的情況呢?

父母要了解小朋友的「不分尊卑」的背後原因,並要想一想平時和小朋友是否像朋友的方式的相處。

所謂「凡事事出必有因」,小朋友不會突然就「無大無細」,因此必定是因為某些情況原因而令他們「不分尊卑」。

若果是小朋友看到父母有某些行為不妥當而「不分尊卑」出言指責,如不小心弄壞了他們的東西,尤其是他們很珍視的東西,那作為父母須向小朋友誠心道歉,沒錯,必須誠心道歉。

切忌抱著「子女的一切所有東西,都是父母給予的,嚴格來說不算是子女的東西而是父母的東西,為何碰一碰或不小心弄壞了要向他們低頭道歉呢?」的心態,因為父母給予他們的東西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不能隨意那去使用或無心破壞,尤其是他們十分珍惜的東西,因為他們珍惜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給予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尊重子女,要令他們感受到因為你們重視他們,因此尊重他們,自己做錯了要向他們致歉。

再者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子女明白,不論甚麼身分,做了錯事就必須敢於向對方誠心道歉,即使別人是否原諒不是自己能控制,但最少自己要表達出自己知道有所不對並會檢討的態度。

若父母只顧面子做錯事不肯向子女這些後輩道歉,子女便會有樣學樣,覺得只要自己是長輩或有權威的人,做錯任何事都不須向任何人道歉。究竟面子重要而令子女跟自己學壞較好,還是放下面子以身作則教子女要敢於認錯更重要,做父母的,你們懂的﹗

另一方面,若小朋友的「不分尊卑」是因為在和父母相處時把父母當為朋友對待,因而表達一些對朋友尚可但對父母會有所不敬的行為,那就情況不同了。此情況通常會在父母本身是和小朋友是朋友式相處的模式下出現。要處理此情況,父母須要平心靜氣地和小朋友討論,指出哪些情況有時也需要分尊卑互相尊重,若之前已跟小朋友有共識「約法三章」互相告知大家的底線就更好。

作為父母可以如何對待「暴燥型」、「文靜型」、「酷爆型」、「隱蔽青年型」及「漸變型」的子女呢?

對待「暴燥型」子女︰

父母要先探討有否以身作則地做了反面教材,曾經在子女面前顯示自己暴燥一面甚至日常生活中粗暴地虐待子女,若父母沒有做反面教材的話,那麼子女可能從學校的師長或朋輩,又或者電視或網絡上的反面教材身上學成暴燥的。

若父母曾當了子女的反面教材,父母必須改善一下教導子女的方式,父母可以用嚴厲語氣或表情訓斥子女,但必須清楚告知子女訓斥他們的原因是他們做錯了些甚麼,切忌說晦氣話如「我以後不理你們了」、「我不要你們了」、「你不聽話就在外面做乞兒也沒人要你」,或人身攻擊針對子女,或用粗言穢語辱罵子女,甚至暴力打子女。因為子女會有樣學樣在性格行為上承繼了父母的粗暴,由「被虐者」變成「施虐者」,除了會「以暴易暴」反抗父母,也會「以暴易暴」其他身邊人如朋友、同學或師長,

若子女從電視或網絡上的反面教材身上學成暴燥性格及行為,父母便要多了解子女對哪些電視或網絡有興趣,並要和子女多溝通討論,教導子女電視或網絡上學到的哪些知識是反面教材,現實中不能照做。不能因為不想了解或沒時間了解而高壓地「出軍令」禁止子女看那個電視或網絡,這樣只會令子女反感,和父母漸行漸遠。

若子女從學校的師長或朋輩身上學成暴燥性格及行為,問題便頗為嚴重,因子女可能在學校看到其他欺凌同學的人而有樣學樣,或可能直接成了一個「被虐者」,認為「以暴易暴」才能保護自己;父母必須正視問題,向學校提出反映,更要輔導子女要尊重及禮待他人,只能在保護自己時出手擋著他人的欺凌而不是反過來打人,及必須告知老師父母自己被欺凌免再受傷害。

對待「文靜型」子女︰

父母需要細心留意子女日常的一些小細節,從而了解子女的心境狀況。

若子女缺乏自信,父母則最好在子女感興趣的領域達到一些目標而有成功感時多支持鼓勵子女,令子女慢慢重新建立自信;建立自信之後才開始鼓勵子女多嘗試新事物。另外父母要和子女多分享一些自己的經歷,尤其是自己挫折失敗的經歷,教導子女「盡力未必能有預期回報,但必會有所得著,令自己不會後悔,不需因為怕挫折失敗而卻步,只需肯去嘗試」,並要向子女表達「只少還有我們(父母支持你們)」

若子女因為被欺凌怕事或沒人理解傾訴心事而變得文靜,父母便要小心處理,不能輕舉妄動地胡亂觸碰子女「玻璃心」敏感神經。

父母不能膚衍地對子女說句「你有不開心可以和我傾呢?」,因為對「文靜型」子女不但行不通,而子女也會覺得父母只是膚衍式的說法,並非真心想聽子女心事。父母要靈敏地感受子女是否不開心,並平心靜氣向子女詢問「你是否有不開心呢?若有的話,如果你願意講,我們會樂意聽的。若你不願意講不打緊,我們會耐心等你願意的時候講。」然後父母必須給予子女空間,尤其是「文靜型」子女較其他人更需要空間去平靜調悉情緒,不能迫得太緊。當子女肯分享心事時,父母切忌預設立場地去聆聽子女心事,而是毫無立場地先耐心聽完子女分享後,嘗試站在子女立場代人子女性格去想子女所想,正如英語所說「Step into their shoes」,然後再提供中肯有用的意見。雖然父母的意見未必每次也可行,但可令子女知道,若有心事找父母傾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待「酷爆型」子女︰

父母先要了解子女的「酷爆」性格是只對家人(尤其只對父母)出現,還是對身邊每個人也是「酷爆」。若是前者,子女可能因為和父母感情生疏而漸漸減少溝通,而父母和子女關係可能已不能回到以前了,若子女平常較多外出較少在家,那可能父母和子女關係更是正在進一步惡化。若是後者的話,子女就可能因為覺得無人理解,也不是人人也有權理解他們,變得性格不愛說話多多,不愛膚衍地笑臉迎人,為自己建立無形保護罩,情願「生人勿近」。

父母先要做的是甚麼也不要特別刻意去做。因為父母不論做甚麼都會令子女反感,情況更差。父母先要了解和子女感情生疏的起源,小心對症下藥,才有機會不令感情生疏情況惡化,或更有機會改善關係。當父母子女關係改善了,子女會慢慢對身邊其他人寬容多一點。

對待「隱蔽青年型」子女︰

當子女開始變成「隱蔽青年型」,選擇只留在自己房間用電腦打遊戲或上網,而不去學習或工作,對於現實世界,子女表現出「人未死但我心已死」;那麼不只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連帶子女的人生都已響起警號﹗

若不想子女由「隱蔽青年」變為「隱蔽中年」再變為「隱蔽老年」,父母必須「下苦功」。不是要父母了解子女正在打哪個遊戲或正在瀏覽哪些網站,而是要父母要忍心「斷子女米路」不要再如常照顧子女起居生活,當「隱蔽青年」發現再沒有人起居生活,便會無奈地開始走出「隱蔽」處理自己起居生活。當「隱蔽青年」走出「隱蔽」,便可找專業人士如社工等協助「隱蔽青年」重回現實生活,才慢慢了解「隱蔽」原因及他們「隱蔽」時打哪個遊戲或正在瀏覽哪些網站。

對待「漸變型」子女︰

對待這類子女要十分留心及細心,要留意子女漸變成哪一類型,然後才能根據子女所漸變的類型而作出上面提到的相應處理。

父母有時可能會覺得照顧及對待子女較出外工作更難,因為子女較上司同事更難觸摸;而當出外工作不滿公司可以辭職離開,和情侶不和可以分手,但父母面對子女則再有不滿也不能「辭職」或「分手」,只能咬緊牙關去小心處理。不過,父母請留意,工作可以換,情侶可以換,但父母子女不可選擇也不可換,父母只能做的就是用心去經營和子女的關係。因此,父母們,請加油﹗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四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之後續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五章 — 「香港家庭教育」子女分類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六章 — 「香港家庭教育」子女分類篇續篇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娛樂/嬉笑怒罵

黑色沉默系列 — 娛樂吹水篇 之 譚俊彥靠關係、冇實力?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近期大家在香港無線電視的劇集中都會頻密地看到一個比較新面孔的男演員 — — — 譚俊彥,你可能不認識他,但你的長輩有不少都認識他的爸爸 — — — 著名邵氏電影資深演員狄龍。

大家對譚俊彥的認識可能都是在報章雓誌的報導或討論區上的留言。聽聞他在內地從事演藝工作約十年,還是半紅不黑;聽聞他是靠著「狄龍之子」的背景而被樂易玲賞識邀請去拍劇,還要是第一部劇就是做第二男主角;聽聞他簽了無線電視經理人合約,然後一劇接一劇地拍劇,還要每一部劇不是第一男主角就是第二男主角;聽聞他的演技不敢恭維,表情生硬,更說他的演技連臨時演員都不如;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聽聞」……

的而且確,譚俊彥的背景可能為他帶來不少不平凡的際遇。因為電視演員能夠在香港大型電視台第一部劇就能擔當男女主角的例子真是少之又少,而之後更能一劇接一劇地拍劇,還要每一部劇不是第一主角就是第二主角的就更加機會少過中彩票。而這些機會是不少香港電視演員(尤其是香港大型電視台的演員)努力十年八載,連造夢都不能成真的事;再加上他的內地近十年八載的演藝「戰蹟」不大亮眼,自然會引來不少人非議。

而譚俊彥的樣貌和他爸爸十分相像,令到以前曾經看過狄龍演出的觀眾(包括小編),看了他首部香港無線電視劇《天命》後可能會覺得他的聲線語調演技、神韻(眼神、面部表情、一舉手一投足等)都太有爸爸狄龍的影子,有點抄襲爸爸演釋法之嫌;甚至令到一些「而我不知道狄龍是誰」的年輕一代觀眾覺得譚俊彥在《天命》的演技太過誇張,不懂收放自如演得自然。而他在另一部香港無線電視劇《特技人》中的演出雖然而減少了「狄龍的影子」的感覺,演得較《天命》自然,但因為他和他爸爸餅印般的樣貌,仍然是有不少「狄龍的味道」,尤其在今晚9月6日播出的一集中他說出了父親狄龍當年在電影《英雄本色》中的經典對白「我沒有做『大佬』很久了」。

不過大家不要忘記,譚俊彥與生俱來的「狄龍之子」身分及和他爸爸餅印般的樣貌,除了是他先天的優勢,同時也可以是他演藝生涯的「致命傷」。因為無論他如何努力,人們總會覺得他是「狄龍之子」,演技一定能繼承父親,對他的要求及期望「看高一線」,給他的壓力也會較其他人多。;他不經意做得太有「狄龍的味道」人們就會說他只是抄襲他爸爸沒有付出努力,他做得稍稍沒有「狄龍的味道」尚有進步空間但不算太差,就會被說表情生硬造作,演技連臨時演員都不如。他真的躺著也中槍,「做與不做,不論怎麼做,橫豎都是死」,因為不論他做得如何努力,好與不好,觀眾大都早有預設立場去看他,抹殺了他的努力。

小編就認為,不能否認譚俊彥是靠關係才能入職大型電視台及當劇集男主角,令他在香港演藝路上走得較其他有同等實力的演藝人快,但這並不表示他完全沒有實力。在香港演藝路上靠關係不會長久有工作,只有靠實力才能長久有工作。目前他暫時只有兩部劇播出,還有最少兩部劇還未播出,他是否有實力,還是值得拭目以待。

#香港 #娛樂 #譚俊彥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六章 — 「香港家庭教育」子女分類篇續篇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上回我們探討不同類型的子女和性格特徵,今回會更詳細說明不同類型子女和人相處的情況︰

第一類 開朗好動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樂觀外向,亦比較好動有活力。

這類小朋友較健談,可以和父母無所不談,和父母關係也較親密。不過也因為這類小朋友的不懂圓滑修飾,行為有時會有失分寸,令被父母覺得「不分尊卑」而受責備,其實他們可能只是把父母當為平輩朋友看待去傾談,或是父母做了一些不適當的事而小朋友忍不住而衝動地出言指責。

第二類 暴燥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容易發脾氣,不懂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會錯誤以為使用暴力是最快捷有效的表達方式。

這類小朋友較衝動及粗暴。可能因為在衝動及粗暴的父母或朋輩的日常耳濡目染下,覺得發脾氣、粗言穢語甚至使用暴力可以最快捷有效表達自己的不滿或吸引關注,或覺得這樣做較有安全感能保護自己。

第三類 文靜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文靜內向,不懂或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文靜較有安全感。

這類型的小朋友愛好寧靜,並愛埋藏所有心事。由於他們有些會用心了解身邊每一個人,因些會是他們的朋友中不錯的聆聽者。不過,他們同時會覺得很難找到能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人去訴心聲,並給他們提供有用參考意見。因此,他們往往較少向朋友訴心聲,更何況是向父母講心事呢?

他們只能從一些文靜的個人興趣中取得心靈上喘息的空間,如看書、畫畫、看電視或Video、玩遊戲(網上或非網上的)。

而令人擔心的是,就算受到欺凌或傷害,這類型的小朋友也因為苦無理解他們的人而選擇把自己慘事及感受秘而不宣,情願一個人靜靜地氶受痛苦不安,他們只希望只要他們不反抗不回應,會等到有捱過痛苦不安的一日;可惜的是,往往因為他們的這種想法,錯過向人求救的機會,有時更會演變成令人痛心的結果。

第四類 酷爆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不願和人溝通,就算通也往往「一句起,兩句止」,把自己的意思最簡短精要地表達出來。

這類型的小朋友有些只是「表面冷冰冰」,有時也會有同理心會幫助父母。他們只是覺得既然父母未能設身處地理解自己,那就算跟講再多的話也是浪費自己心力及時間,「說了你們都不會明白」。因此他們會用冷酷寡言的行動向父母表達「如非必要,我不會開口說話」及「你們有認為我無權過問不需要知的事情,我也有認為你們無權過問不能管的事情」。

不只對父母,部分這類型的小朋友對待朋友或其他人也是一樣,用一身冷酷的「鐵甲」令人覺得「生人勿近」,情願被無視也要免受不必要傷害。

第五類 隱蔽青年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不只不願和人溝通,也不願和外界直接接觸,因為外界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安全感,他情願在自己的空間(往往是家中自己的房間)在網上虛擬世界和外界間接接觸,自己覺得和外界有距離感從而有安全感,也能令自己在遊戲角色及過程找回一點現實世界未必找得到的自信和存在感。

這類型的小朋友是後天被一些人或事有關的長期連番欺凌及錯折誘發而成的。他們對現實生活、社交或群體產生不安、恐懼、痛苦,從而令他們選擇在網絡世界去尋找自己可以安全停留的空間,在那世界他可以用虛擬身分或代號和不熟悉的他人在網絡世界上(通常是網絡遊戲上)去進行交流,以此種「保護罩」式及帶有距離感的接觸來渡過生活。日子一久,漸漸和現實世界脫節,而不能適應同時也不想去適應現實世界的人和事。

第六類 漸變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會漸漸變型,通常由第一類、第二類或第三類漸漸變為第四類,只是表面上有時還是第一類、第二類或第三類,例如「外向型內向」性格的人,有些甚至後期變為第五類。

而作為父母,可以如何處埋小朋友的「不分尊卑」的情況呢?可以如何對待「暴燥型」、「文靜型」、「酷爆型」、「隱蔽青年型」及「漸變型」的子女呢?請看下回詳談。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四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之後續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五章 — 「香港家庭教育」子女分類篇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五章 — 「香港家庭教育」子女分類篇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上兩回分別為香港不同的父母分類,今回會為香港不同的子女分類︰

第一類 開朗好動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樂觀外向,亦比較好動有活力。

第二類 暴燥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容易發脾氣,不懂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會錯誤以為使用暴力是最快捷有效的表達方式。

第三類 文靜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文靜內向,不懂或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文靜較有安全感。

第四類 酷爆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比較不願和人溝通,就算通也往往「一句起,兩句止」,把自己的意思最簡短精要地表達出來。

第五類 隱青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不只不願和人溝通,也不願和外界直接接觸,因為外界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安全感,他情願在自己的空間(往往是家中自己的房間)在網上虛擬世界和外界間接接觸,自己覺得和外界有距離感從而有安全感,也能令自己在遊戲角色及過程找回一點現實世界未必找得到的自信和存在感。

第六類 漸變型

這類型的小朋友會漸漸變型,通常由第一類、第二類或第三類漸漸變為第四類,只是表面上有時還是第一類、第二類或第三類,有些甚至後期變為第五類。

下一回我們會探討不同類型的子女和父母及別人相處時的情況。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四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之後續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四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之後續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上一章我們為香港不同類型的父母大慨區分了不同類型,這一章我們探討不同類型父母在對待小朋友時的好與壞。

第一類︰工作父母兼冇時間湊子女型

香港生活迫人,好多父母也要工作,忙到沒有時間和心力湊小朋友,只能假手工人姐姐或補習社。

這一類型的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了解極之不足,甚至是零關心零了解,因為這些父母把生活重點放在家人的物質生活上,想要一家人「食好D住好D過得好DD」,當他們有空暇看顧子女但又漸漸覺得子女親近工人姐姐多於自己時,又或是小朋友「任務式」去補習社時間一久,漸漸對父母的熊度也「任務式」時,心裏又會有一點不是味兒,覺得何解小朋友對自己不大關心或了解可惜的是,他們往往不知道,其實小朋友的需要很簡單,只是陪伴、關心、嘗試了解;請留意,小朋友不會要求父母能夠了解他們,因為他們知道沒甚可能,只是他們想父母為了他們而盡力嘗試了解他們「何所思、何所想」。當小朋友覺得父母不會提供這些他們需要的東西,小朋友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和父母互動的興趣,只停留在和父母物質上的互動,如要求父母給予金錢買這樣那樣的東西。

第二類︰工作父母但有時間湊子女型

同第一類不同的是,他們再忙都會每日或每星期抽時間陪伴小朋友,了解他們的功課或生活。

這一類型的父母跟子女的關係較第一類好一點。最低限度他們還會抽時間和小朋友相處,雖然不一定能和子女好好相處,但最少是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而他們和子女相處的好與壞在於他們所踏出的第二步 — — — 把在工作上產生的負面情緒留在家門外。

港式俗語都有講「受氣呢樣野,你份人工包埋架!」(受氣這東西是包括在你的薪水內的工作之一),但也請留意,你家中的小朋友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他們沒有責任去承受父母轉移給他們的在工作上所受到的閒氣、悶氣及怒氣。所以即使小朋友的功課測驗考試再一塌胡塗也好,再惱再怒也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快心情也一併發洩到小朋友身上,更不要在罵小朋友時語氣過重,如「你讀書有冇用心架!人讀你又讀!」、「你冇用」、「你冇腦」、「你廢柴」、「你讀屎片」、「你正一垃圾」、「你冇得救」、「你浪費哂我D錢供你讀書」、「你食枉米」(你白花我米飯)、「你食塞米」(你白花我米飯)、「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叉燒起碼有得食!」…… 不要以為這一大堆的語氣過重說話很誇張,這些說話父母往往「一時火遮眼」就會很自然地衝口而出,很可能你的左鄰右里就日常會用這些話語對待子女,有些父母甚至用上粗言穢語責罵子女,令子女小小年紀已可「出口成文三字經」,但全是粗言穢語;有些父母甚至用上體罰,一有不滿就「打」,子女不聽話就「打」到令子女肯聽話或自己太累停手為止。父母要知道,正正是因為小朋友在學業上有困惑,嘗試過問老師同學甚至上網找尋也找不到答案,才更需要有重要的人在他們身邊指導輔助,和他們一同找問題的出路,而不是需要一連串因為父母不順心而怒罵他們的話語。

父母要知道,這些一時的無心之失,會成為子女的心中刺;他們不會記得父母難得排除萬難地抽時間和他們相處,而是只記得父母不是沒有時間理會他們就是一有時間便是打他們罵他們的不快回憶,子女不會記得和父母曾經愛得有多深,而是他們被父母好狠好「甘」地打罵時有多不開心!這樣相處又何來「陪伴、關心、嘗試了解」可言,子女還情願父母像第一類型的父母那樣不要抽時間理會他們哩!

第三類︰Full Time Mum or Dad型

父母兩人中有一位是全職父母,全天候照料小朋友。這一類型的父母較第一類及第二類父母好。由於他們有其中一位是全天候照料自己的小朋友,他們較有能力用心留意到小朋友的一切舉動,從而了解到小朋友的所思所想,做到關心及嘗試了解小朋友。可惜的是,這類型的父母也會犯上幾個無心之失,就是「自以為是」、「過份關心」及「煩」。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自以為是」的錯覺,認為︰我這麼付出心力,全世界沒有人有自己這麼熟悉我小朋友。要知道,付出多少心力和對子女有多少熟悉從不一定成正比,關鍵在於對待小朋友時是「用眼」、「用腦」、「用心」還是「用眼用腦更用心」。若只是「用眼」去看,而不了解子女一動一靜背後的動機或苦衷,那就只流於表面不算是有丁點了解小朋友;若只是「用腦」去胡亂用自己已有知識去猜想子女的一動一靜,沒有看清楚小朋友的行為,往往只能有丁點了解或只會誤解小朋友;若只是「用心」而沒有看清楚想清楚小朋友的一動一靜的前因後果,往往會被一片熱心衝昏頭腦而和子女因不了解而有衝突;若果是「用眼用腦更用心」的父母,就不只會留心觀看及考慮小朋友的一動一靜的前因後果,更會做一件看似艱難實則簡單的事 — — — 「耐心平靜地不耻下問」。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就算父母再聰明絕頂也不會是子女肚內的一條蟲,父母總會有一些子女的事情會看過想過都不了解,要耐心平靜地詢問過子女才會了解的。當父母能做到「耐心平靜地不耻下問」,他們就會發現其實小朋友很樂意告知他們自己的一動一靜的原因,只是若他們不聞不問,小朋友就會以為他們沒有興趣去知道這些一動一靜的原因,從而以為他們沒有興趣去和自己互動。若父母要顧全自己「父母」這個身分的威嚴及面子而等待子女自己主動講一動一靜的因由甚至「審犯式盤問」子女,只要有反效果,前者會永遠等不到子女主動講,除非子女個性較主動,後者只會令子女覺得在家感覺像正在做「重型囚犯」、「畜牲」或更差,當他們覺得在家感覺到的這些壓力大到「連呼吸都有罪」的時候,他們就會情願多點在外面和朋友相處,也好過在家和家人相處了,不是「家中有虱」而是「在家我有罪」!

另外,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過份關心」的「好心做壞事」。往往會因為過份關心而把某些事情過份仔細的詢問(有時更是不問情由用更惡語氣的質問),除了不能令子女產生親切好感,反而更會令子女覺得反感,當中尤其以過問子女和朋友相處的情況最為嚴重。要知道,正如父母有些事情覺得子女無需要及無權利知道而唔會告知子女一樣,子女也會有些事情覺得父母無需要及無權利知道而唔會告知父母,強硬詢問會令子女產出反感「父母就大哂咩?」(父母就天下為大要對我無所不知嗎?),久而久之,父母會連他們有需要及有權利知道的事情都不會得知,因為子女不想講。

最後,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特異功能」 — — — 「『震』『哦』煩音」。雖然「人本(來)出生於凡塵,變成『煩』人有可能」,但若然父母的「煩」音三不五時像街市廣播一樣不斷重複、不斷輪迴,那種「震」住子女耳膜不斷「哦」到子女分散做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又如何會令子女記住你「煩」他們的原因及內容呢?子女只會記得父母「好煩」、「非常煩」、「煩到宇宙大核爆」!然後日子一長久,子女會開始自我建立一套「自動防備父母『煩』音系統」,每當父母開始不斷重複句子地「發功」,子女就會啟動此系統,發出鏗鏘一句「咪嘈啦!收聲啦!你好煩呀!」爆出來「回敬」、「炸爆」父母,更會因應不同情況可能在這句的前後加上粗言穢語來「助攻」!而子女更會改良「自動防備父母『煩』音系統」的敏感度,做到當父母一開始深深吸口氣,就知道他們想發功而立即發動功勢先發制人;更甚者還會多開發一套「自動屏蔽略過父母『煩』音系統」,當子女了解父母「煩」到那一步回自動「收手」,他們便會一直當短時間的「聾啞人」,不對父母作任何攻擊回應,讓父母知難而退!

以上情況很誇張?少年,你太年輕了!以上情況幾乎每日在很多香港家庭發生,就好像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家在左近!

第四類︰物質型

小朋友一「扭計」就以物質(最常是電子產品如手機或Ipad)去分散注意力,或以物質去賞罰小朋友。

這類父母最懶最「他條」(慢條斯理)。因為他們只要試探到子女對那件物件有興趣,每次就會利用那件物件去令分散注意力,甚至作為賞罰子女的工具,當發現子女對某件物件失去興趣,就會改用其他物件去重新試探。久而久之,當父母不去用心而只去用利益去對待及「訓練」子女,子女會漸漸變得功利,凡事以物質獎賞為行動的先決條件,還會「只認物質不認父母」,有物質利益時認作父母,沒有物質利益時當父母是一條毛!當父母憤怒怪子女無情無義兼不孝時,又何曾記得造成此局面的「罪魁禍首」又何嘗不是當日以物質利益來對待及「訓練」子女的自己呢?

第五類︰非物質型

這一類會以一些物質以外的東西去分散小朋友及賞罰小朋友。

這類父母最勤力最用心但亦是最易身心疲累。因為他們要花盡腦汁去想方設法去令小朋友明白是非對錯,並要用有效方法令小朋友記得為何某件事不能做,做了有那些後果。

其中有個不錯的例子值得分享,有對父母當子女頑皮不聽話時,要子女站在家中某處不准出半點聲坐著「面壁」十至十五分鐘,之後平心靜氣地和子女傾談討論剛才他們有那些表現的原因、為何他們做得不對和下次可以如何改善。而當子女做了一些值得讚許的事時,又會和子女討論為何他們做得對及鼓勵子女繼續維持,並在條件許可下進行一些增進父母子女間感情而子女又喜歡的家庭活動。

以上這種做法,令子女更易吸收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而且在和父母傾談論過程中他們也會感受到父母是用心留意自己的行為,會欣賞認同自己的一些心血和努力。從而令父母和子女關係更密切。

第六類︰命令型

凡事不求講解,以「總之就是這樣」或「總之我要你這樣」去命令小朋友做事或不再反斗。

這種父母往往會覺得自己的子女年紀尚小還未懂每件事的背後原因,總之「唔就就唔錯」,先用「軍令如山倒」去預先喝止子女不讓他們做任何會有辱家門、給人家講閒話或會令自己受傷的事,只可做他們心中眼中覺得為子女好的事,深信跟著自己為他們設定的路去走就不會有任何差錯。

這樣會有幾種反效果。第一種是越「軍訓式」管教,子女越反感甚至反抗。因為子女只會覺得父母不近人情地不說情由地一味不准這樣不准那樣、必須這樣必須那樣。當小朋友成到反叛期開始有自主想法時情況更甚,他們會開始反思家長的命令是否適合自己或是否有理,會開始為自己向父母爭取及反抗。最後引致父母子女有分歧甚至隔閡或代溝。第二種是子女逆境智商(AQ)即抗逆能力低,只能順著父母安排的路走,若稍為事與願違「偏離航道」,便會心情低落不懂面對,更不懂面對一向「軍令如山」的父母作出交待,有些甚至悲哀地想「一死以謝天下」……

第七類︰說教型

這一類會用長篇大論的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去跟小朋友說教,然後要他們表達了「知道」或「明白」才放行小朋友。

這種父母是有種「哦」國人特質,在子女心中是日又「哦」夜又「哦」勤力過飛蛾的人。他們永遠總有很多大道理要和子女分享,尤其是覺得子女做得不夠好或做錯事時,更會語重心長地分享,但他們卻高估了自己子女的耐性及領悟力。日子一久,子女不懂那些大道理卻只懂為了應付父母的日「哦」夜「哦」攻勢而假意表達「知道」或「明白」,那又何必呢?

第八類︰朋友型

這一類沒有架子,跟小朋友像朋友模式的交流。

這種父母有一點優勢,因為他們能和子女較親近。要知道,子女某程度上要比父母想像中更聰明更會感受父母是否真心對待及尊重自己,會懂得「別人對我好,我也會對那人好」。若父母不整天對他們擺那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父母」架子,和他們像朋友式的閒談,他們的沉默可能會因為這種比父母子女更輕鬆的關係而打破,從而說出心底話,令父母更能深切地從另一角度了解子女,關係更勝從前。

不過這種父母要留意,做朋友是難免會有機會「反面」或因意見分歧而爭吵的,盡量避免一開始「反面」和爭吵時向子女顯示回「父母」權威要子女屈服妥協;何時和子女是朋友,何時做回長輩父母身分需要明確預先讓子女知道及要讓子女自己心甘情願地心悅誠服,是十分重要的。

第九類︰集大成型

這一類有以上八類中的兩類或以上的情況。也就是說,這種父母會可能有多種的優勢,也同時可能會有多種的煩惱。

你們又是哪一類父母呢? 這些分類可能不只適用於香港,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地方。不論你是哪一類父母,切忌整天把「父母辛苦把你拉扯長大,你要負責任努力讀書,才能回報我們及對得住我們的養育」這種心思不經意流露給子女,因為子女可能會覺得讀書不是為自己而是父母要他們為父母而做,而父母是要回報的,尤其是當子女和父母都不大理解對方的時候。更要切忌的是「比較」,比較自己子女和其他子女又或者比較自己年代和目前的年代,前者會永遠在子女面前說人家比他們好,永遠「隔離飯更香」,要知道子女也會比較自己父母及其他父母,也會覺得「隔離飯更香」,後者會令子女覺得父母「食古不化」,要知道時代不同不能跟上一代比較。

在香港九月開學前,為各位父母帶來一點分享。

當然本人不會只為父母分門別類,而不去探討子女的不同類型。下一章就會探討不同類型的子女。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之前兩章約略提及到中小學的學校教育的慨況,這一章開始我們大慨提一提香港不同的家庭教育慨況。

首先,我們先為香港不同類型的父母大慨有以下的分類︰

第一類︰工作父母兼冇時間湊子女型

香港生活迫人,好多父母也要工作,忙到沒有時間和心力湊小朋友,只能假手工人姐姐或補習社。

第二類︰工作父母但有時間湊子女型

同第一類不同的是,他們再忙都會每日或每星期抽時間陪伴小朋友,了解他們的功課或生活。

第三類︰Full Time Mum or Dad型

父母兩人中有一位是全職父母,全天候照料小朋友。

第四類︰物質型

小朋友一「扭計」就以物質(最常是電子產品如手機或Ipad)去分散注意力,或以物質去賞罰小朋友。

第五類︰非物質型

這一類會以一些物質以外的東西去分散小朋友及賞罰小朋友。

第六類︰命令型

凡事不求講解,以「總之就是這樣」或「總之我要你這樣」去命令小朋友做事或不再反斗。

第七類︰說教型

這一類會用好長的道理去跟小朋友說教,然後要他們說「知道」或「明白」才放行小朋友。

第八類︰朋友型

這一類沒有架子,跟小朋友像朋友模式的交流。

第九類︰集大成型

這一類有以上八類中的兩類或以上的情況。

你們又是哪一類父母呢? 這些分類可能不只適用於香港,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地方。

下一章我們去探討不同類型對待小朋友時的好與壞。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第一章講到香港小學教育的目前的大慨情況:不知有由何時開始,不少香港在小學讀書的小朋友被教導的只係和「What to do it/answer the question(要回答甚麼」,而唔係更重要的「How(如何作答)」及「Why (為何是這個答案)」……

這一章會講到香港中學教育如何和「How? What? Why?」這些探求學問的初心漸行漸遠。

香港的中學教育和小學教育一樣,有「一個對幾十個」的課本教育,也要應付其他教務及和繳處理上繳教育部門相關的文件行政工作;但中學教育和小學教育不同的是,中學教育還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例如:學生青春期的各種問題、學生家庭問題、學生情緒問題、學生升學出路問題……中學教育的重擔要比小學教育重很多很多,因而學生的壓力也更大更多元化。

在學業上,從前學生在小學時代可「一味靠背」勉強應付,只需要把生字、文章、計數方法背好背熟就能在考試拿到一定的分數(雖則未必是好分數,但也尚算中規中矩能夠合格),即使對所學一知半解也無妨,因為不論父母及老師都只會要求他們拿高分,很少會要求他們了解「為何A問題是A答案」,一來家長覺得「考完升了班都不會再考上一年級的知識,不記得也罷」,二來老師和學校只著重學校整體合格率,不會個別處理學生對所學的了解。正正因為如此,學生在初中時也用同一招數「一味靠背」嘗試應付中學課程便有部分學生開始「滑鐵盧」。因為中學除了「中英數常」還有其他他們之前未接觸過的科目,課文內容比小學時代更多更難以死記爛背的方法處理,要知道中學可以著重的不是「What to do it/answer the question(要回答甚麼」,而是更重要的「How(如何作答)」及「Why (為何是這個答案)」(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找出及證明所找到的答案的整個個程,以計數為例,答案可能只佔1至2分,而找到答案的公式可能是3到5分,有時只答對答案但錯了公式可能只有答案那部分的分數,甚至整題0分);故此,對不少中學生來說,學習漸漸變得吃力不討好。

除此之外,中學生還要處理其他生活上的問題,初中時要面對新環境適應問題,同學欺凌排擠問題(不是說小學沒有這問題,而是中學的問題是更隱蔽更難處理,尤其是當欺凌者的家長地位舉足輕重,學校更不敢輕舉妄動……)、交友問題、學校各種雜費及課外活動開支所帶來的家庭經濟問題、青春期生理心理問題、戀愛問題等;高中時更要應付選科問題、升學及出路問題等。而以上這一堆相信大家已看到有點頭暈的問題,學生求助無門,學校老師社工就算再熱心也愛莫能助,因為他們雖會語重心長地運用他們的技能知識嘗試輔導,但未必能切身處地了解學生心中的複雜情緒;家長也著重子女成績及將來生計等更現實的問題,他們較少理會學生心理壓力,因他們會不耐煩地覺得「我壓力更大,我也沒怎樣,為何你不能處理!?」

問題久而久之地積存在學生心中,堅強的學生會咬緊牙關應付,但堅強學生不多,平常的學生會漸漸沈默,然後放棄呼喊求助,甚至更差的情況是誤入歧途或輕生,因為他們想拼命找一個讓自己喘息的缺口,沒有空間理會找到的缺口是否歧途,若找不到而覺得「生活比死更難受,死了去另一世界可能唯一出路」就只有……大家可能覺得我說得有點兒誇張,我只能以一句英語回應:Sad but true (可悲但可信)

這些小學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我個人的見解是:教育界去除了要「回歸初心」 — —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更要「將心比己」;而家長不能只著重自己心中的「為子女好」只顧子女學業成績及前途問題,更需要做的是「陪伴」 — — 一起溝通及一起去面對及克服,不是要拋下工作生計不理而是只在一日24小時中抽少少時間和子女傾心事,傾談中不要預設任何立場或偏見;每天只需三幾分鐘,情況已不同 。

我最後對香港中學教育的感覺是:那個曙光不只小,也開始暗淡了……香港歌手古巨基有一首歌叫「愛得太遲」,當中有幾段歌詞很有意思,很值得校方和家長深思:

最心痛是 愛得太遲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個日子
……
最可怕是 愛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忙極亦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偏要推說等下一次

……

錯失太易 愛得太遲
……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從來未知
幸福會掠過 再也沒法說鍾意
愛一個字 也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為何未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不要相信一切有下次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
這幾秒 能夠做到又有多少
未算少 足夠遺憾忘掉

多少抱憾 多少過路人
太懂估計 卻不懂愛錫自身
人人在發奮 想起他朝都興奮
但今晚未過 你要過也很吸引
縱不信運 你不過是人
理想很遠 愛於咫尺卻在等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世界有太多東西發生
不要等到天上俯瞰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香港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第一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小學教育」

不知有由何時開始,不少香港在小學讀書的小朋友被教導的只係和「What to do it/answer the question(要回答甚麼」,而唔係更重要的「How(如何作答)」及「Why (為何是這個答案)」……

在香港,小學老師除了要應付日常每班「一個對幾十個」的課本教育外,還要應付其他教務及和繳處理上繳教育部門相關的文件行政工作。久而久之,小學老師可以耐心地處理學生學業及其他問題就更少,更遑論要他們再花心力及時間了解學生需要而「因材施教」。

因此,部分老師會選擇在態度上「隔離」一些成績未如理想但不算「反斗」的學生,只把精力留在應付於成績好的學生或操行差的學生身上,前者可為校為老師爭光,後者會令學校或自己名聲有損;至於操行差而成績好的學生呢? 只要他們不要「太反斗」到非要老師出手叫停,老師及校方大多會採取「寬鬆政策」 — — 「隻眼開隻眼閉」。而有部分老師更會將責任轉移到家長身上,要家長用自己的方法處理學生學業問題,而沒有親自想方法了解學生為何成績未如理想,或了解學生在學業上需要如何輔助。

讀者看到此處可能會問:香港小學教育怎麼了? 我只能說:老師太忙太累了!沒時間去問學生「Why do you not understand this/that?(為何你不懂這個/那個)」,「What/How can I help you? (我可以如何幫你?我可以幫你甚麼?」因此,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角度去評估學生「資質差無心向學」,而他們可能不知道,有些學生並非「資質差無心向學」,只是他們沒有去了解學生需要並提供協助;更可能是……他們時間太小,雜務太多,在無心力處理他們眼中的「個別問題」,只能「視而不見」或叫家長「自行處理」。更悲哀的是,早年就有一些老師因為各種壓力(教務,其他雜務,校方,家長,學生等)而受壓過大而輕生了。即使小學老師在入職時是多麼有熱誠也好,但時間一長,各種壓力(教務,其他雜務,校方,家長,學生等)會慢慢讓他們只做到基本職責「打份工保住份工」就好。

這些小學教育問題如何解決?推行小班教育及增加每班教師人數又是否可以處理?

我個人的見解是:最多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小學教育根本的問題是老師手上雜務工夫太多太花時間而沒了心力,這些都不是減少每班學生人數或增加每班教師人數就能簡易解決,而是要教育界去深入探討如何能令老師有心力去「回歸初心」 — —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我最後對香港小學教育的感覺是:還是有曙光的,只是那個曙光……越來越小。

下一章會簡單說一下以上的小學教育情況在中學教育中有沒有發生。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