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enceblack


愛情

黑色沉默系列 — 愛情吹水篇 之 N年之癢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從前人們說男女感情會有「七年之癢」,即是指婚姻到了第七年時,人們可能對婚後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而經歷外遇等危機的考驗。

時至今日,男女感情更加「短命」,很難拍拖超過一到兩年也不分手,能夠同行到結婚兼白頭更少之又少。現在說「七年之癢」已過時,現在有的是「一年之癢」、「兩年之癢」甚至「0.?年之癢」(不過一年就因不敵危機考驗而分手),因為現代年青一代不愛細水長流的感情(俗稱「食常餐」)而多愛拍散拖(俗稱「食散餐」、「食快餐」)或拍「膽拖套餐」(像賽馬一樣,以自己做「膽」拖多隻馬,即一腳踏多船),也有些甚至會選擇一夜情、尋找性伴侶(俗稱「炮友」)、援交等,認真去拍拖的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為何現今男女感情如此「化學」?只因男女感情觀跟舊時代已大不同。不知讀者有否聽過以下一段老生常談︰

舊時代的人買了手錶後,若手錶隨使用時間日久而壞了會選擇拿去維修,真的壞到不能再修才會丟掉去舊迎新,因為要找合心水的新手錶很難,而且價錢不便宜。

新時代的人買了手錶後,若手錶隨使用時間日久而壞了便立即丟掉去舊迎新,不會考慮甚至選擇拿去維修,因為新手錶選擇很多而且價錢算便宜,也不一定會找合心水的新手錶,只想先找一件新物品暫時將就使用,若之後見到有其他更合心水的手錶可以即時再換掉手上的手錶。

男女感情也和以上的手錶理論一樣。

舊時代的男女感情若有問題會想方法盡力去一同經歷、面對及修補。因為要找到有緣份的另一半不易,另一半對自己很重要,分手代價太大,所以若未到覆水難修、關係完全破滅無法修補的地步,雙方也不會選擇分手。因此舊時代男女感情較長久較堅固,因為雙方一同經歷、面對及修補種種難關、障礙及磨合後,會更理解及包容對方,感情更深厚。

新時代的男女感情若拍拖太久他們覺得很悶,而且太束縛沒了個人自由而且會開始和另一半互相對對方有更多的要求或寄望,當有問題時大多不會想方法去一同經歷、面對或修補,反而會為了習慣、責任或內疚而勉強拖著另一半一段短時日後便選擇提出分手。

因為他們覺得分手代價不大而選擇很多,找過另一個更好的新對象便可,即使像找工作一樣「騎牛找馬」也無所謂,找到更好的新對象便再換人,不愁沒有另一半。他們覺得把自己的青春時間花在某個和他們吵架又不了解他們的另一半身上更浪費,「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大森林」的代價更大。

因此新時代男女感情較短暫較鬆散,因為雙方沒有共同攜手面對及解決問題難關的心,不會理解及包容對方,只想對方理解及包容自己,感情不會太深厚。

寫到這兒,小編突然想起一首經典廣東歌金曲,由梅艷芳及張學友合唱的《相愛很難》,這首金曲中的不少歌詞時至今日也能道出了為何有「N年之癢」、為何不少人和別人「相愛很難」。

相愛很難 (梅艷芳及張學友)

作詞:林夕
作曲:陳輝陽
編曲:陳輝陽
監製:陳輝陽/蔡一智

女:最好 有生一日都愛下去
 但誰人 能將戀愛當做終生興趣
男:生活 其實旨在找到個伴侶
 面對現實 熱戀很快變長流細水

女:可惜我 不智或僥倖 對火花天生敏感
男:不過 兩隻手拉得太緊
合:愛到過了界那對愛人 同時亦最易變成一對敵人

#合:也許相愛很難 就難在其實雙方各有各寄望 怎麼辦
 要單戀都難 受太大的禮會內疚卻也無力歸還
 也許不愛不難 但如未成佛昇仙也會怕 愛情前途黯淡
 愛不愛都難 未快樂先有責任給予對方面露歡顏
 女:得到浪漫 又要有空間
 男:得到定局 卻怕去到終站
 合:然後付出多得到少不介意豁達 又擔心 有人看不過眼#

合:可惜我 不智或僥倖 對火花天生敏感
 不過 兩隻手拉得太緊
 愛到過了界那對愛人 同時亦最易變成一對敵人

Repeat#

合:無論熱戀中失戀中 都永遠記住第一戒 別要張開雙眼

小編個人認為,「愛情」不是商品更不是賣買交易,不會保養期,但也不能說丟就說丟、說換就換;「愛情」是一門很深奧的人生學問,是一門由原本各不相干的兩個人如何相知相遇到相親相愛,由朋友昇華到愛人、友情昇華到愛情,再由愛人再昇華到家人、由愛情昇華到細水長流的感情,一直手拖手走到盡頭的學問。「愛情」這門學問很深奧很難,但卻是值得大家去認真去學習及修行、努力去經營的「人生必修課」,而非隨意隨心情而學的「人生選修課」。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愛情吹水篇 之 理想的愛情
黑色沉默系列 — 愛情吹水篇 之 現實的愛情
黑色沉默系列 — 愛情吹水篇 之「戀」與「愛」
教與學系列及愛情吹水篇 之 中學生應否談性、談戀愛?

#愛情 #情侶 #關係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娛樂/嬉笑怒罵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電影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大家近年到戲院只愛看「西片」(歐美電影)、「韓片」(韓國電影)、「台片」(台灣電影)甚至已不去戲院看電影,改為用自己方法上網收看歐美日韓電影。而在約十幾二十年以前,大家還愛到戲院看「港產片」電影,究竟香港「港產片」電影在約二十年間變了甚麼,讓觀眾再提不起興趣?

70年代

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楚原執導的綜合式喜劇電影《七十二家房客》成為香港第一部「港產片」;由於電影內容寫實反映出當時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迫人的心聲,令觀眾有所共鳴而深得觀眾喜愛,票房獲得佳績。

後來電影界一門三傑的「許氏兄弟」(演員/導演/編劇許冠文、演員/歌手許冠傑和演員許冠英)製作「港產片」喜劇電影《鬼馬雙星》叫好叫座,更有破記錄的高票房,全因為電影的忠旨︰由忠誠的年輕人拍攝的電影與你在一起(Films by devoted young people with you in mind.)。其後的《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等喜劇電影也屢破電影高票房記錄,當中電影《半斤八兩》更打敗同期不少高質素西方電影如《星球大戰》、《教父》、《大白鯊》、《超人》等成為票房冠軍。

而不得不提的是傳奇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把「港產片」功夫動作電影帶到世界發揚光大。他主演的「港產片」電影《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等,令世界認為李小龍等於中國功夫、李小龍等於香港動作電影、香港動作電影不容忽視;除了讓他成為首位華人進軍荷里活外,更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為香港後期成為「東方荷里活」打好基礎。

而到了70年代尾,功夫影星成龍冒起,繼續延續「港產片」電影的功夫熱。而當時也引入了少量的西方電影如「金剛」。

80年代至90年代

香港電影界在80年代至90年代開始人才輩出,電影題材開始多元化(喜劇、文藝片、古裝武俠片、靈異片、動作片等),因而開始了香港電影的盛世。

單單是說導演及影星名單,已是星光燦爛,位位各有實力各有千秋︰

導演有關錦鵬、唐基明、林德祿、劉觀泰、嚴浩、王家衛、王晶、甘國亮、杜琪峰、楊凡、徐克、爾冬陞、陳果、梁立人、劉偉強、張艾嘉、章國明、黃百鳴、冼杞然、吳宇森、許鞍華、唐季禮、張婉婷、羅啟銳、岑建勳、張之亮、方育平、陳可辛、陳嘉上、陳德森、陳友、施南生、羅卓瑤、劉國昌、張堅庭、譚家明、高志森、文雋、林嶺東、徐小明、劉鎮偉、程小東、鄭丹瑞、馬楚成、馬偉豪等。

影星有周潤發、黎姿、成龍、林正英、狄龍、鐘鎮濤、李連傑、任達華、萬梓良、吳孟達、周星馳、黃百鳴、劉德華、金城武、劉青雲、劉松仁、吳鎮宇、吳耀漢、馮粹帆、張國榮、張學友、梁家輝、梁朝偉、洪金寶、鄭丹瑞、鄭則仕、黃秋生、曾志偉、林子祥、岑建勳、泰迪羅賓、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苗僑偉、元彪、呂良偉、黃子華、黃日華、陳百祥、陳百強、黎明、郭富城、鄭伊健、鐘楚紅、鄭裕玲、張曼玉、王祖賢、汪明荃、沈殿霞、張艾嘉、林憶蓮、林青霞、吳君如、毛舜筠、馮寶寶、葉童、葉玉卿、袁詠儀、關芝琳、夏文汐、利智、邱淑貞、葉德嫻、吳家麗、梅艷芳、楊紫瓊、張敏、羅美薇、劉嘉玲、趙雅芝、蕭芳芳、羅蘭、黃韻詩、王小鳳、周慧敏、林建明、李麗珍、李嘉欣等。

此外,一些成人電影(色情電影、血腥暴力電影等)及非主流電影也開始在香港冒起,令香港電影在當時能雅俗共融、多姿多采。

千禧年代

香港電影界在千禧年代已後勁不繼,少了投放在電影的資金,少了一些能和當年電影盛世並駕齊驅的好題材,少了新的台前幕後電影從業員入行,而政府也少了支援。

近年投資者越來越覺得投放電影是「高付出,但電影未必有高票房而未必有高回報」的投資,對他們來說可能更賭博「下重注搏一搏」一樣,因為電影既要有好的題材及吸引的情節、又要有知名度高有號召力的影星參與、又要有好的幕後功臣打造、有時更要有政府部門的配合,才能吸引觀眾購票入場支持,成本當然是代價不菲,回報成果自然不可預計,因此近年能「跑出」的有好口碑又賣座的電影很少。

近年電影題材較少劇力萬鈞的味道及較少有深度,反而是有點略嫌浮誇,有些更是被認為是「摧毀經典」的負評電影,能吸引觀眾購票進場及一看再看的電影很少。即使是一些有劇情有深度的電影,但因為沒有知名度高有號召力的影星參與而失色不少。面對香港電影界的前景多變,一些原本對電影有憧憬的年青人可能因此卻步。

此外,政府缺少支援也對電影業有所影響,從前香港電影較多會有香港實景拍攝,而近年香港電影較少可以香港實景拍攝而需花成本搭建近似實景的廠景拍攝,因為要申請實景拍攝往往會面對不少審批關卡。而有時因為政府過份敏感,令到一些電影題材或情節不能拍,甚至連電影幕後人員儲存道具也會被當成管有偽紗(詳情參考新聞︰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326594/)。同時,面對新穎及多元化的外國荷里活電影及韓國電影等的衝擊,令備受局限的香港電影更見黯然失色,在多方限制及缺少支援下,香港電影從業員只能靠自己艱苦爭扎求存。

有人說香港電影市道不佳是因為盜版倡狂,有人說香港電影市道不佳是因為太過著重香港本土特色……

小編覺得,不論是樂壇還是電影市道不濟都不要一味只推說是因為盜版而不去研究處理本身存在的問題,香港樂壇不濟是因為變了質,香港電影亦然。近年不少香港電影為了資金而和內地合作製作「中港合拍片」電影,令到電影內容因為中國資方的要求而變得「內地化的香港特式」而令香港觀眾及部分外國觀眾心中的香港特式有落差而不合口味不太接受,最多只能內地旅客入場支持。而香港電影之前之所以開創盛世就是因為那時的電影有香港本土特色又多元化,若香港電影沒有本土特色,那還算是「香港電影」嗎?若要「香港電影」再度「發圍」,只能從根本出發去探討如何能像80至90年代那樣拍攝出帶有「香港本土原味道」而有深度及吸引力的電影,否則只能「不復當年勇」。

近日特首在施政報告說投放10億在電影界去發展及吸引新人入行,且看政府及電影界會如何運用此10億去把香港電影做得更好。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香港 #娛樂 #電影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

抽水馬桶文章 之 施政報告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大家看了今年度的施政報告後,有哪些感想?很好、不錯?自己有受惠?感覺到特首的「盡力做到最好」?中肯?「到喉唔到肺」?偏頗?「好過冇」?沒有受惠?以下是小編對施政報告重點的一堆迷思、一些「黑色問號」︰

1. 大嶼山填海,推行「明日大嶼」計劃,在東大嶼發展逾千公頃人工島

一如所料,特首在市民一片非議聲中提出在大嶼山填海來增加建屋土地。比起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及收回鄉郊棕地,是否如輿論所說,特首捨難取易,因為使用粉嶺高爾夫球場的用家們及佔有棕地的鄉紳們的反對聲及壓力較普通平民的爭議聲更有威力,更不能忽視,因此增加土地政策只能如此呢?

另一個迷思是,受影響的大嶼山自然生態,政府會如何處理?交通及醫療等配套一直有限,未知將來會否增加多點機建或民生配套於大嶼山,或提供更多居住優惠,用來吸引更多人居住呢?

2. 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其他新煙草產品

施政報告說此舉是為了保障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而做。若是如此,吸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煙草也會危害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為何不全面禁煙而只禁電子煙及其他新煙草產品呢?因為電子煙的包裝上沒有列明兒童及青少年禁止吸食?還是如輿論所說,為了保住香港煙草商每年「進貢」的稅收而選擇「放生」?那是否對此舉引致吸食電子煙的成年人沒能再買電子煙而有所不公?

禁煙這個做法是好的,但若只是為保障某些納稅人而「選擇性禁煙」更把一些容易受人非議的說法作為禁煙理由則有點不太穩妥。

3. 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4變7:3,日後開拓新增土地,7成用作公營房屋;研究在房協旗下的單位,讓長者免補地價「大屋換細」,若全家都年滿70歲而又正在住大公屋單位的長者家庭,若肯搬到較小或翻新單位就終身免租

這個稍稍調整的比例,真的能夠有效舒緩緊拙的公營房屋供應?

要全家都年滿70歲的老人家「大屋搬細屋」,會否做到可以搬到原來所住大廈?還是要老人家搬離所熟悉大廈,年老才要重新適應新環境、新生活、新鄰居?會否提供免費搬運等配套給老人家?真的能切實做到「終身免租」,保證下任或之後的特首不會更改政策而不再「終身免租」?

4. 取消強積金對沖新方案,延長補貼期及補貼金額至293億港元

這個對「打工仔」來說是否公平及足夠保障他們的離職遺散賠償不再受剝削?

5. 重提工廈活化,包括容許整幢改裝為過渡性房屋

之前也曾提出過工廈活化政策但不成功,這個新政策會否有點「換湯不換藥」?還是和之前不成功的政策有分別?會否像以往那個不成功的政策一樣需要經過很多層的審批?

6. 將法定產假由現時10星期增至14星期(公務員即時生效,私營機構的女職員則需等到明年)而政府補貼增加的4星期的各機構企業薪酬開支至上限36822港元、男士侍產假由3日加至5日

機構的女職員要明年才有14星期法定產假是因為不想影響每年度向私營機構徵收的各項稅收的計算,而處理政府旗下的公務員法定產假則相對較易處理?那為何不統一地明年才實施而令人覺得「公務員就可優先處理」呢?

男士侍產假為何不加到7天而只是5天呢?是如輿論所說因為資方大力反對?若男士侍產假所放的那5天剛好是星期一至五便連接2個週末變相有11天,已十分優惠而不需多放2天?覺得老闆們往往就能那麼康慨地「剛好」放員工那5天是星期一至五?

7. 豁免專營巴士用政府隧道收費、減西隧收費加紅隧及東隧收費、續港鐵沙中線建設

汽車使用紅隧及東隧而不用西隧就是因為西隧「過海」相對太過轉折不便,明白加價減價不能太多,「減西隧、加紅隧及東隧」真的能舒緩紅隧及東隧車流,分流到西隧?還是西隧減價不足以令汽車選擇不便的「過海」方法,變相捱貴隨道費或市民「被轉嫁」更貴的車資?

8. 中小學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

雖然此舉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標簽,但能否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及早已冷卻的教學熱誠,令教師不再「只是打份工」?

9. 為某年齡的女學童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是否能覆蓋所有中小學的女學童還是只是受惠於部份年級的女學童,若只受惠於部分年級女學童,以哪些準則來決定適合年紀的分水嶺?

10. 年滿65長者睇牙有資助

是增加長者醫療券的覆蓋至牙科及加大長者醫療券金額,還是只是提供部分有限度的援助?

11. 提出運用25億港元,協助市民維修舊樓升降機

25億港元是一次性開支?是否足夠讓全港大廈檢查及維修升降機?

12. 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10億港元,培育人才和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及觀眾群

10億港元是一次性開支?除了注資外,是否也會提供配套支援或優化公共場地的拍攝申請的審批流程?

13. 修例開車撞到貓狗要停車報警

除了報警外,會否修訂相關法則加強預防開車撞到貓狗的意外發生?

14. 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出首批虛擬銀行牌照

是只限制發出牌照給本港銀行,還是會開放牌照給銀行及其他商業機構?若是開放牌照,如何決定申請機構是否有足夠資格申請牌照?

不論你又甚麼感想都好,明天依然要在社會中靠自己艱苦爭扎過活。大家看了今年度的施政報告後,有哪些感想?小編的感想是︰今天,香港突然天陰下雨了,一直下個不停,好像上天在哭泣。

#香港 #政治 #施政報告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遊記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六及七日 — — 某年五月四至五日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呢兩日因為在同一度地方sightseeing於是一齊寫了

第六日早上, 因為突然當地時間六點幾醒左訓唔番, 於是就出發去遊大阪了, 因為我上午重點既大阪城天守閣要八九點至俾人入去, 於是就去左中之島公園行下運下吉了, 果度係我繼神戶港之後見到既又一個大笪地地帶, 上午好多攤檔都做緊開檔準備, 作為休閒公園佢都夠哂大ge

之後見冇乜野行就出發去左大阪城天守閣了, 天守閣作為日本古堡之中算係外型我最buy的, 上到係望到大阪城公園既四周, 其實唔係好多野睇 :P, 最搞笑係, 因為當時人迫得滯要用單手影相, 之後隔離有一對日本夫婦唔知係咪覺得我影得ok, 佢地居然唔搵身邊既國內日本同胞幫手, 而叫我幫佢地影相, 果下都幾surprise ga, 最後我用日文講”一, 二, 三”去幫佢地影相 😛

之後去番中之島公園閒遊兼掃街食lunch, 果度都算幾多野睇架, 不過如果當時天氣好d就更好了, 因為係咁毛毛雨同勁陰天囉….

而第六日最後一個重點就係”步行街連環遊”了, 遊完中之島公園之後就殺落去行心齋橋筋, 難波, 黑門市場, 由兩點幾三點, 行到七點幾八點至走, 行到腳都斷咁滯, 不過都買左頂帽同my favourite concert DVD, 返到我落腳hostel之後, 我既”私家11號巴士”, 好勁抽, 係”好勁咁狂抽筋”囉, 真係唔該哂 ~~~ =.=

第七日

最後一日 (其實得番半日), 去左梅田city天台既瞭望台都睇大阪市, 個360度景好正, 不個呢個景點都幾僻下, 都唔係咁易行到過去, 之後臨尾去左梅田商場地下步行街同梅田食街度行同食lunch, 最後返hostel執野去airport走人了, 真係有d唔捨得日本,當時真係諗住下一年有機會再去日本, 去京阪神又好或者去日本第二度都好 XDXD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香港仔遊記系列 某年日本之旅前傳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一日 — 某年4月29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二日 — — 某年4月30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三日 — — 某年五月一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四日 — — 某年五月二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五日 — — 某年五月三日

#日本 #旅遊 #遊記 #Travel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遊記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五日 — — 某年五月三日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呢一日又係當地時間七點左右起身, 之後就起程搭火車去神戶一日遊了

神戶本身有一架好特別既Cityloop bus, 係可以買一日票行遍全神戶景點的, 只要下車時要買一日票就得了, 幾抵架

一開始去左一個細細地既工作坊行左一陣, 之後諗住去行北野異人館果邊d有外國特色既houses, 但點知佢無啦啦無左北野異人館個站, 搞到我o係原本北野異人館之後果個站”布引公園”落車, at that moment, 因為我人生路不熟, 又唔識用日文問路, 於是就走去坐cable car上山行下”布引花園”了, “布引”係日文”瀑布”咁解, 不過在cable car上一見, 個瀑布同水灞都唔係好大jei 😛

布引花園係一個high tea好景點, 因為果度會俾到人一陣可以好free咁嘆tea欣賞神戶景既地方, 又有一個小型香水museum可以行下, 不過布引花園唔係好大, so我一個鐘左右行完, cable car來回盛惠1400yen, 臨走時門口的staff都認得我出奇地用日文問: 乜你咁快行完架la? :P, 冇計, 個場細而我又行得太快了 :P:P:P

之後搭番Cityloop bus諗住在車上再諗下一站去邊度行, 點知架車在新神戶火車站門前大塞車~~~!? 點塞車法? 你可以imagine下, Cityloop bus相隔十幾至三十分鐘一班車, 當你在車上等塞完車果陣, 見到前面冇幾遠有一架Cityloop bus未走到, 而後面好快跟手有兩架Cityloop bus在不遠處在隊尾”塞車ing”, 我當時情況就係咁了, 仲要得我一個人坐車, 因為我上車果陣全車人在布引花園落左車了

塞左大半個鐘, 終於去到神戶港了, 我先上去神戶搭度睇下神戶景, 原本應該夜晚去神戶港仲正既, 不過, 因為我唔想太夜番去旅館, so日間去sightseeing, 之後在神戶港度周圍度, 果度地方好大, 係好有規模既大笪地, 因為果日有好多攤檔, 有d檔主仲成架van仔泊在大笪地度全家大細賣野tim ga ~~~ 果度仲有個露天大food court, 不過因為太crowd冇去到食野, 最unforgetable係由神戶港去附近一個大shopping mall果陣, 中間在露天廣場有一個外國人做街頭表演, 佢既表演精彩就唔使講架la, 佢最attractive既係佢好識搞氣氛同爛gag, 仲要佢d日文係好鬼流利, 流利到native japanese咁, 果下至shock嘛, 就係因為咁, 我停低睇左佢半粒鐘 XDXD, 之後再shopping mall入面行左一陣, 冇乜野睇, 就走左去搭車去北野異人館了

北野異人館果度好多唔同國家特色既houses, 真係目不睱給, 不過沿路的亡命斜仲攞命, 我全程行左個幾兩個鐘, 慘過行山咁行完野人館之後開始冇乜energy兼”怒火街頭”, 真係命都俾埋佢咁滯 😛 (請原諒本人身子實在太”虧” =.=) , 之後在北野異人館Cityloop bus車站等左五分鐘, 至醒起呢個站今日stop service, 之後睇番bus stop notice真係今日唔經呢個站, 於是又要行一段長亡命斜去原本上來既車站度等車去神戶唐人街掃街食野了, 果度d野食真係又好食又抵食, 中途在唐人街廣場度等買野果陣, 有位日本婆婆指住兩個”請請”中國娃娃人像同我用日文講: 這個用中國話講是”謝謝” (“謝謝”佢係用putonghua講架~~~ XDXD), 咁我就用日本同佢講: hai, ai li ga dor (是, 謝謝) 😛

掃完街仲有少少energy, 就行埋神戶步行街至走, 返到去旅館都九點幾了, 果陣對腳係行到勁抽筋勁痛勁唔屬於我了 :P, 好在~~~所有京阪神之旅我已經去左京都, 奈良同神戶了, 剩番兩日就留番在我旅館身處既大阪度sightseeing了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香港仔遊記系列 某年日本之旅前傳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一日 — 某年4月29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二日 — — 某年4月30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三日 — — 某年五月一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四日 — — 某年五月二日

#日本 #旅遊 #遊記 #Travel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香港教育

抽水馬桶文章 之 廢繁體字學簡體字?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早幾天寫了一篇文章有關政府高官說長遠要研究是否用普通話教中文,後來令我想起早年好像曾有官員(忘了是否香港的官員)要求廢繁體字而改學簡體字,因此想分享一下對這個「廢繁體字學簡體字」概念的個人看法。

世上的漢字是先有繁體字,後來才有簡體字。說到繁體字,就不得不提許慎的《說文解字》,香港中學中文科曾有這本書的節錄作為課文之一。這本書詳細地寫了繁體字的由來及演變,及把繁體字大致分類為六大類,稱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由於小編「讀得書少」,雖然讀過這本書的節錄,但已忘記了當中細節只能從網上搜集的一些資料加以整埋成以下簡介︰

1. 象形

把視覺化的圖形,用畫畫的方法,將圖形的輪廓形狀及動態氣勢描畫出來成為符號,再演變成文字。

2. 指事

沒有任何肖象畫畫性質或記音性質的完全任意的標記符號,分別有「純粹符號性質的指事字」和「在象形基礎上增加指事符號的指事字」;而符號與詞義之間未必一定相似或有關係,因此不是全部漢字都是表意文字(表達意思的文字)。

3. 會意

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立的文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併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

4. 形聲

結構由表達近似意義的「形符」(或稱「意符」、「義符」),加上表達近似讀音的「聲符」所構成,因此形聲字的結構是根據讀音和意義來構造。

5. 轉注

分別有「形轉」、「義轉」和「音轉」;形轉即同一部首的字,是同一組轉注字。義轉即同義的字,是同一組轉注字。音轉即聲音相近(如同韻部、雙聲、陰陽對轉、旁轉之類)的同義字,是同一組轉注字。

6.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一些口語詞因為沒有相應的文字來表示,因此找了同音字來表示口語詞的含義。一些難以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來表達的概念,往往使用假借字令那個概念有文字可以表達。

由以上「六書」的簡介可見,每個繁體字在字體構造及字體含意上都有特別的意義,因此繁體字是十分有意思的中國漢字。另一方面,簡體字則是在近代中國所創造的簡化繁體字,是根據某些規則來把繁體字的溝造簡化。簡體字的好處是因為筆劃少了而可以加速地把文字書寫完畢,而壞處是人們不能從簡體字上了解到那個字的含意,因為簡化時沒有保留到字體意義的精粹,更因此而被人貶稱為「殘體字」(殘缺了字體意義的字)。

以英語來說,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分別略見明顯,前者是「Traditional Chinese」而後者是「Simplified Chinese」,前者是帶有傳統意義的中國文字,後者是簡化了的沒有傳統意義的中國文字。不知是否因為簡體字實在太簡化了失卻了本身中國文字深遠的傳統意義,因此在「廢繁體字學簡體字」概念被提及後,不只是國外的中國人,甚至是國內的中國人也有不少反對聲音。

而小編個人認為,「廢繁體字學簡體字」這個概念在現今「和而不同」的世界已不適用,應該要繁體字及簡體字並存。若要年青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及認識祖國,他們的第一步不是學習簡體字,而是要學習繁體字,因為要年青人由繁體字中學習中國漢字背後深遠的傳統意義,而不要先教年青人學簡體字而令他們凡事「不須理背後的因由或意義,總之不要急,但最緊要快!」的做法。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抽水馬桶文章 之 須研究長遠以廣東話學習中文會否令香港失優勢?

#香港 #教育 #政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嬉笑怒罵/香港教育

抽水馬桶文章 之 須研究長遠以廣東話學習中文會否令香港失優勢?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香港教育局局長近日表示「中文發展未來會以普通話為主,香港作為一個只有約700萬人口的社會,長遠以廣東話學習中文,需要研究會否令香港失去優勢」,更說「普通話學中文將成主流」。

不論這高官的說法是否純粹個人意見,還是因為國家想香港年青人多點學習祖國的知識而作出某種解讀,這高官的說法本身在意義上就有幾點不妥。

1. 以廣東話學習中文會令香港失去優勢?

首先,廣東話是香港人的母語,是香港人一直長久以來的地道方言,對世界各國的人來說,廣東話就等於香港的Icon及獨有特色,因此以廣東話學習中文是不會失去優勢的,反而若廢了廣東話的話,就香港失去了它的Icon及獨有特色,失色不少。

再者,香港學生又不是不學習普通話,以往不是另外有一個科目叫「普通話」是讓學生學習普通話嗎?只是不知是否有關部門下令Cut了而已。若香港人用廣東話教中文會失優勢,就是說學習自己地方方言就會失優勢?但內地很多城市如上海、佛山等,他們也是有學自己地方的方言,這些內地城市又何曾失去了自己優勢?

這個「一字咁淺」的問題,而香港教育局局長卻還需要花時間研究……?會否把研究精力放在如何有效減低香港老師及學生壓力上更為有建設性呢?

2. 香港作為一個「只有」約700萬人口的社會?

「只有」這個詞讓人覺得香港的人口很少,少到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步,用這個詞就顯得不妥了。因為香港作為中國的其中一個城市,它地方可能較少,但除地方少以外它很多方面一點也不比很多中國城市少。而且就算香港少到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步,也不表示香港人的母語廣東話就不需要尊重,就可以隨意廢掉。正如你爺爺有威嚴,覺得母親變得微不足道了,難道你就可以隨意忘掉她廢掉她不尊重她嗎?

4. 普通話學中文將成主流

這一句就太過偏頗不夠中肯了,而且有語病,應該說「普通話學中文將在政府政策下『被成為』主流」。其實,於香港小學普通話學中文不是今天才有,如能成為主流就不用等到今天,而到現在也成不了主流,就是因為它不是成為主流的料子。為甚麼?

首先,當香港的高官們也不能以身作則學好說好普通話,當香港的高官們也不能以身作則讓自己的子女留港讀書以普通話教中文,你又如何有說服力向香港人甚至全中國全世界說「普通話學中文將成主流」?

其次,若香港的高官們要將「普通話學中文將成主流」,就不能馬虎了事,他們先要提供足夠培訓及學費資助給中文科老師去學習普通話,要他們去考普通話基準試並要合格,也要提供足夠配套及培訓給中文科老師,才能讓中文科老師有資格有能力去用普通話教中文。但這一來,豈不是令本身就工作繁重的學校老師加重負擔?

而高官們不知道,香港的其中一個長久而來的重要優勢就是以廣東話學習中文,因為對世界各國的人來說,廣東話就等於香港的Icon及獨有特色,若改以普通話學習中文反而會長遠令香港失去原有的優勢。

而高官們不知道,他們自己不懂說普通話也不去學普通話,更一邊讓子女去外國接受西方教育,一邊口說要如何在香港推行「普教中」教育,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何不以身作則,先自己學好普通話再召回自己子女回港到接受「普教中」教育並取得成果後,才說「普通話學中文將成主流」?豈不更有說服力?

而我們不知道,可能政府高官未必知道甚麼才是真正為香港好為香港老師和學生好……

#香港 #教育 #政治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遊記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四日 — — 某年五月二日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前一日幾乎全日在嵐山渡過, 而呢一日就周圍去幾度地方了

唔講唔知, “黃金周”並不是”強國人”的專利, 在日本都有”黃金周”, 不過日本既”黃金周”比較特別, 特別在佢夠”ka la”, 先放四月廿八至三十日, 之後五月一至二日要返工, 然後再放五月三至五日, so前一日同呢一日在車站搭車都超多人,尤其是好多清一式”黑老西” (著黑色西裝外套的男白領)同清一式在車上坐低化”行”庄的OL, 在車站同車廂人迫人既程度, 你會覺得身處平時繁忙時間既香港車廂咁

呢一日, 唔知點解, 突然好早就起身, 醒果陣只係當地時間六點幾, 跟住我就好慢條絲理咁梳洗出發去京都銀閣寺了, 經過前兩日在京都車站搭車的經驗, 我去到京都站已好快咁找到我需要搭車既車站了, 之後就一路坐到銀閣寺落車

其實呢幾日真係乜都唔使諗只係日日粗略plan下一日想去邊度再到時自己執生 re-schedule, 真係好enjoy, 如果佢唔係日日落雨, 我會更enjoy, 去日本果六七日, 除左到達同離開日本果兩日之外, 日日都落雨, 落雨都唔重要, 仲要勁大風咁”pit”雨果下至”攞景”嘛 ~~~ > <

呢一日都係一樣, 我一起身已經係落緊雨了, 但冇計, 電波旅行就係要風雨不改嘛, 到左銀閣寺, 發現其實銀閣寺相對其他京都寺廟真係”小兒科”, 冇乜野睇, 唯一可取之處係在銀閣寺的山邊小徑上可以遠望京都市, 好快就行完左銀閣寺走去第二度了

可能因為日本人返五月一至二日又放假啦, 前一日同呢一日都見到唔少中小學生搞學校旅行, 由銀閣寺走返去車站一路都見到, 之後見有路行”哲學之道”, 就諗住睇下何謂”哲學之道”了一路行其實越來越覺得冇櫻花開既”哲學之道”其實真係好深奧, 佢深奧在我唔知佢”哲學”在邊一度, 一路行我亦唔知在”哲學之道”入面行左幾遠, 全程又冇乜人行, 之後, 由於冇櫻花下的哲學之道實在哲學得滯, 唔係我呢個凡夫俗子可以理解, 最後我在哲學修左一半就修完去第二度了 😛

之後搭車返京都站中途見到一個巨型既紅色鳥居, 俾佢attract 左下車去平安神社行下, 間神社”紅當當”咁幾有特色架, 入面係好空曠既沙地同寺廟, 但我只係行左一陣就走了, 因為冇乜野好睇 😛

之後轉去行清水寺, 對於呢個寺廟, 我只可以用”鬼斧神工”來形容, 真係好古僕同好宏偉, 我個人覺得佢直情係”京都寺廟之最”, 不論係寺廟建築定係在寺廟眺望既京都景觀都係好正的 ~~~ ! 清水寺亦係我在京都留得最耐的寺廟, 下次有機會都會再去過 ^^ 在清水寺草草食完幾個飽仔做lunch就繼續搭車向京都站出發了

之後見順路, 就中途去埋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我冇記錯佢係因為係一間有三十三間房既寺廟而聞名的, 唔知係咪三十三間個勢太勁, 加上強風細雨, 我果把跟左我好耐既”城大短遮”, 在三十三間堂門前”壽終正寢”了 =.=, 由行三十三間堂到行完三十三間堂之後都要一路”dup”住雨一路行去車站等車去京都站 =.=, 三十三間堂其實都係一個唔錯既寺廟, 不過對我的吸引力唔大 😛

之前聽朋友講, 奈良途左奈良公園外冇乜野好行, so大約半日就行完, 咁我見返到京都站都只係三點幾, 時間尚早, 就即刻搭車去奈良了, 點知好死唔死, 坐左最快既”特急”車之餘我仲要唔知我手上既”關西三日遊”坐呢d車唔同坐其他車咁唔使錢, 當我上去冇耐俾個大嬸用日文話我坐左佢個位果下, 我就已經知道上錯車, 但我唔想轉車 (因為其他去奈良既車最快下一班車好似要成半粒鐘之後才到京都車站), 於是諗住”博大霧”啦, 點知唔知係果位大嬸報串, 其他人報串, 定係本身就有人會巡查車票, 我就係因為咁, 在架車去左一半路程時俾人”周到”, 好瘀…=.=, 最後俾左五百yen巡查員買臨時票 =.=

[諗住”博大霧”呢家野大家千祈唔好學, 因為在日本咁樣做諗住側側膊唔多覺係唔啱架, 我後生果陣唔生性過呢一次之後亦再冇做過呢D衰野了…=.=]

去到奈良, d雨細到唔使擔遮, 但我都係九秒九行去用五百yen買左把大遮等之後有得用, 日本果幾日陰晴不定嘛, 買定備用安全d, 之後一路行公園, 都見到好多鹿, 仲要見到佢地俾人餵完一次之後係咁跟住果個人唔放, 仲要咬穿人地個袋, 搞到我本身對佢地冇乜野既都變左要”敬而遠之” :P, 不過都俾D鹿迎面嚇左兩次, 好彩佢地都算馴良, 只係在我面前企定定唔郁一陣之後行開唔理我 😛

在奈良公園入面行左東大寺同春日大社, 在春日大社入面見到好多許願木牌俾人許願長壽, 我諗春日大社應該係管長壽既寺廟了, 於是我都趁熱鬧咁用左200yen買左個木牌為家人許願了, 我稱呼呢d木牌叫”傻仔牌”, 因為掛上去冇耐就會俾果度既工作人員”除牌”架 la, 但依然仲有好多傻仔, ofcoz包括左我啦, 會照許願既, 就係因為果日冇為自己許願長壽健康, 搞到而家病鬼左俾老朋友”死氣喉”(氣管敏感)來探我了 ~~~ > ~ <

之後已經feel到對腳行到用”勁痛”來向我投訴, 放是我就春日大社慢慢咁行去奈良車站了, 中途經過五重塔, 又係冇乜野好睇, 睇左一陣就繼續走去奈良車站行步行街兼dinner就返民宿旅館了, 果陣又係好早咁唔知七點幾定八點幾返到去, 於是又有得借PC上FB同check email XDXD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香港仔遊記系列 某年日本之旅前傳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一日 — 某年4月29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二日 — — 某年4月30日
日本電波之旅 — — 第三日 — — 某年五月一日

#日本 #旅遊 #遊記 #Travel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娛樂/嬉笑怒罵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街頭藝術表演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幾十年來,香港一直都有不少街頭藝術表演,為香港大眾市民提供不少消閒娛樂,可惜近年香港的街頭藝術表演空間,越來越少,而這一兩年情況尤其嚴重。

在很久以前,香港有一個國際知名的場地 — — — 上環「大笪地」,由於昔日香港普羅大眾的娛樂選擇較少,因此放假空閒時通常會到那兒消遣,那兒除了有不少地道特色飲食攤檔及風水攤檔外,還有街頭藝術表演,因此被稱為「平民夜總會」。除此之外,廟街「榕樹頭」也是昔日香港香港普羅大眾常去的休閒消遣地,那兒同樣也有不少地道特色飲食攤檔、風水攤檔以及街頭藝術表演。當時雖然環境嘈雜,但表演者聲浪尚算克制,因此一直風平浪靜。

到了九十年代,街頭表演者並不只會到上環「大笪地」及廟街「榕樹頭」表演,還會到在週末時到旺角行人專用區及尖沙咀碼頭至文化中心一帶海傍作街頭表演。當時除了上一輩的街頭表演者外,還有為了實踐演藝夢而在街頭表演積累經驗的新一代街頭表演者,間中還會有外國的街頭表演者在那兒「客席」街頭表演。和以前一樣,雖然環境嘈雜,但表演者聲浪尚算克制,因此還是一直風平浪靜。

可惜的是,直到今年年中左右,可供街頭藝術表演的場地一直只餘下廟街「榕樹頭」、旺角行人專用區及尖沙咀碼頭至文化中心一帶海傍這三處公開場地,並沒有增加過其他地方以便定期有街頭藝術表演供香港普羅大眾駐足欣賞的公開場地。

更可惜的是,近一兩年多了不少「新移民大媽」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表演,令一直以來的街頭藝術表演文化被蒙污、誤解及標簽。這些「新移民大媽」和原有街頭表演者的理念本末倒置,原有街頭表演者「以獲取觀眾駐足觀賞、拍掌鼓勵支持為主,得到金錢打賞只是隨緣」,而這些新移民則是「以得到金錢打賞為主,獲取觀眾駐足觀賞、拍掌鼓勵支持只是隨緣」。

由於「新移民大媽」只當街頭表演為「一份在街外工作的售貨員兼職」,售的「貨」不是他們的扯高音兼走音的國語或半鹹半淡廣東話歌藝,而是他們在部分老一輩「阿伯」眼中風韻猶存的「美色」。因此,為了引起那些聽力不好的「阿伯」留意,他們把自己的扯高音兼走音歌藝用喇叭將音量放到最大,去到持續大聲噪音擾民的地步,完全不理會有否影響他人及連累附近的街頭表演者被標簽成他們的同類。他們此舉令附近住客再忍無可忍,引致政府要「殺街」停止多年來旺角行人專用區週末街頭表演活動。

正當部份港人以為「殺街」可把「新移民大媽」表演者如「惡性毒瘤」般切除,他們反而把自己的「惡性毒瘤」威力不斷擴散到尖沙咀碼頭及其他地區,還霸沾尖沙咀碼頭原有街頭表演者的空間及以噪音及不友善態度趕走原有街頭表演者。最後結果是「殺街」變相切除了原有街頭表演者這些「良性細胞」。

即使近年Busking街頭音樂不斷在其他新地方如時代廣場及車站附近空地表演,但仍然受到不少局限引致未能更有效地在香港發展,近日時代廣場更發了禁制令禁止部分人士表演,原因有傳也是因為「新移民大媽」表演過一次而那次太擾民所致,此事令香港的街頭藝術表演空間,變得更加越來越少。

若香港連街頭藝術也未能保住其精粹而受「新移民大媽」亂入令其蒙污、誤解及標簽,若香港連找個公開表演街頭藝術的場地也受到局限沒有支援,試問如何能吸引更多年青人覺得香港會發展藝術從而投身藝術創作呢?香港藝術的未來,令人不敢展望。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香港 #娛樂 #音樂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娛樂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Posted by slienceblack on

近期不少年青一代都追捧不同的韓國潮流音樂K-Pop男女團體組合,其次則是日本潮流音樂J-Pop,而曾幾何時,年青一代都追捧的是香港廣東歌潮流音樂。

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人可負擔的娛樂比較少,不是看電視或電影、聽收音機便是聽音樂,而當時雖然有不少西方音樂相當流行,但也不能搶去香港音樂的吸引力。當時有不少十分著名的香港歌手如鄧麗君、許冠傑、關正傑、徐小鳳、林子祥、羅文、甄妮、鄭少秋、汪明荃、葉振棠、葉麗儀、張德蘭、陳潔靈、溫拿五虎(譚詠麟、鍾鎮濤等)等,粒粒巨星。他們的歌不但歌曲有旋律、歌詞有故事有意境、歌手唱歌夠功架,加上部分歌曲還是配合電視劇或電影而推出的主題曲,因此能緊扣心弦,灸手可熱,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流行歌曲。

當時黑膠唱碟或卡式音樂帶也不算是很便宜,但不少樂迷為了購買心儀歌手的黑膠唱碟或卡式音樂帶,也不惜節衣縮食儲錢,把買來的「戰利品」不論多少年後也視為珍藏。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後期,香港樂壇仍然百花齊放,當時除了已經十分享負盛名的歌星外,還有不少新的著名香港歌星如蔡楓華、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達明一派、太極、BEYOND、葉倩文、關淑怡、林憶蓮、彭羚、陳慧嫻等。此外,當時達明一派、太極、BEYOND等樂隊組合也把溫拿五虎時代興起的樂隊音樂帶向另一高峰。當時卡式音樂帶或雷射光碟還是不很便宜,但不少樂迷仍然為了購買心儀歌手的卡式音樂帶或雷射光碟,繼續不惜節衣縮食儲錢,把買來的「戰利品」繼續不論多少年後也視為珍藏。雖然當時也有不少外國音樂傳入香港如西方、台灣及日本流行音樂,但也不能搶去香港歌星的光芒。

在九十年代初期到中後期,香港樂壇不只百花齊放,還星光燦爛、風光明媚,當時除了不少在七、八十年代已經十分享負盛名的歌星外,也有很多十分著名的香港歌手出道及成名,如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李克勤、許志安、蘇永康、鄭伊健、王菲(王靖雯)、鄭秀文等。而當時的外國音樂如西方、台灣及日本流行音樂,雖然已增加了受歡迎程度,但仍不能搶去香港歌星的光芒。

和之前的年代一樣,當時雷射光碟售價仍然不便宜,但不少樂迷仍然為了購買心儀歌手的雷射光碟,繼續不惜節衣縮食儲錢,把買來的「戰利品」繼續不論多少年後也視為珍藏。此外,當時樂迷的「追星」情況更見白熱化,不但請假追星,還有時為了追星而大花金錢搭的士,甚至為見偶像一見不惜預早通宵「霸位」輪候。

由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這兩代歌星,他們跟早一代歌星相同的是,他們的歌也仍然能保持歌曲有旋律、歌詞有故事有意境、歌手唱歌夠功架這三種要素,他們部分歌曲也仍然是配合視劇或電影而推出的主題曲。而有別於早一代歌星的是,他們唱片公司悉心為他們塑造不同的鮮明的偶像風格及形象也令歌曲增加受歡迎程度,但他們還是以歌取得樂迷歡心多於其個人形象。

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到千禧年代,當時成名歌手較以前多,如陳奕迅、謝霆鋒、楊千嬅、古巨基、李克勤、張敬軒、陳慧琳、梁詠琪、許志安、梁漢文、鄭中基、黃耀明、盧巧音、張柏芝、容祖兒、何韻詩、薛凱琪、謝安琪、麥浚龍、方大同、王菀之、吳雨霏、側田、衛蘭、Mr.、RubberBand、At 17、林一峰、Twins、陳冠希、Boy’z等。可惜的是,當時的香港樂壇卻較從前遜色,他們的歌曲只能在香港、內地及台灣走紅,郤很少能像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後期的歌手般紅遍東南亞甚至世界上所有華人地區,因此他們當中只有較早期出道而走紅的才被視為「歌星」,其他未算發光發熱大發異彩則被視為「歌手」而不是「歌星」。而樂迷也較少願意節衣節衣縮食儲錢來買他們的光碟,反而尚有不少「追星」的粉絲。

原因無他,他們的歌大多不再保持歌曲有旋律、歌詞有故事有意境、歌手唱歌夠功架這三種要素,也較少有配合視劇或電影而推出的主題曲;因為整體樂壇氛圍都較為側重的是打造俊男美女的個人形象、包裝、宣傳,不靠形象、包裝、宣傳只靠歌藝反而變成非主流,因此跟隨歌手的是對其偶像形象著迷的粉絲而多於愛聽他們歌曲的樂迷,有時因為歌手一些不顧形象的花邊負面新聞會令他們的偶像形象崩壞粉絲幻想破滅而令追隨者大減。

而到了2011年,因為藝員兼歌手林峰在極少樂迷(這裏指的是愛聽歌的樂迷而非愛形象的粉絲)認同的情況下以《Chok》一曲獲得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即是TVB藝員也是某一大型娛樂公司的力捧歌手,從而以政治因素奪得這個一直以來被喻為樂壇其中一個最高榮譽的最佳歌曲大獎,連當事人林峰也覺得自己受之有愧,因而令很多人覺得香港樂壇已死,因為樂壇獎項已不是為了表揚歌曲的好品質而只是淪為公司與公司間的樂壇政治交易。由那時起至2012年,香港樂壇因而像進入「冰河時期」,毫無起色。

到了2014年或之後,香港樂壇雖然有不少新人掘起,如周柏豪、林奕匡、陳柏宇、鄭欣宜、鍾舒漫、泳兒、洪卓立、吳若希、鄧紫棋、吳業坤、許廷鏗、胡鴻鈞、鄭俊弘、馮允謙、連詩雅、王灝兒、Supper Moment、C All Star、Dear Jane、Kolor、SuperGirl等,但在他們當中已更難找到能追貼九十年代中前或更早期的樂壇實力的歌手,更遑論是「歌星」……

此消彼長的是,由九十年代中後期到近年由海外傳入香港的不同音樂衝擊,先是台灣歌星的作品如周杰倫、羅志祥、蔡依琳、楊丞琳等,繼而是J-pop歌星的作品如Smap、嵐(Arashi)等,再而是K-Pop如Super Junior、BTS、Apink等。即使有些唱片公司安排歌手參考台日韓甚至歐美的曲風如MK Pop,也只能「得其形」參考到他人歌曲風格的外表,未能「得其精粹」參考到他人歌曲風格的精粹,作品反而變得更突兀、更不倫不類。

已故資深作曲兼填詞人黃霑曾在自己的博士論文指出,香港樂壇的由盛轉衰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影響如K歌文化令歌曲曲風變成單一商品化,令唱片業不肯培訓新人,只求現賣現買,或以科技修正歌曲令不是唱得之人也能靠包裝宣傳而當上歌手,海外多國開於音樂市場令香港歌曲被變相忽視,盜版問題令人們只買盜版多於正版唱碟等。

而小編則覺得香港樂壇的由盛轉衰並非來自外來市場或盜版衝擊,而是來自香港樂壇本身的變質。請留意,台日樂壇市場並非近年才開放而是早於八、九十年代經已開放,但當時香港樂壇並未因此而失色反而繼續大放光采;而盜版問題也早於卡式音樂帶年代已有,只是近年科技發達令盜版更易。從前因為歌星唱功好實力及根底佳,即使錄製盜版卡式音樂帶,人們仍然願意花更多金錢買正版卡式音樂帶,因為人們覺得那些卡式音樂帶的歌曲是歌星真人錄製無添加任何後期加工修正,視為精品珍藏。近年因為歌手被包裝宣傳變得商品化,不再講求唱功、實力、根底,只講求歌曲推出及回報賺錢速度夠快而只靠科技,唱不得好就以後期技術加工修正,人們因此只覺得唱碟只是一件普通商品,他們會比較正版跟盜版商品,若兩者質素差別不太大便傾向更便宜的盜版商品。

因此小編認為,香港樂壇若要「自己地盤自己救」,便要先由本質入手,歌手先要打好根底唱功基礎才能把歌曲唱好,從而令自己歌曲像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後期的歌星一樣,歌曲家傳戶曉,多年後仍成為流行經典,從而香港樂壇再大放異采,最重要的是,從而令自己不再只是一個站在歌唱舞台上表演對咀扮演唱歌的顏值高「演員」,而成為即使現場真人演唱表現不完美但仍然讓人感到有實力、歌曲依然動聽的真正歌手,甚至是歌星。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香港 #娛樂 #音樂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