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街頭藝術表演變遷

幾十年來,香港一直都有不少街頭藝術表演,為香港大眾市民提供不少消閒娛樂,可惜近年香港的街頭藝術表演空間,越來越少,而這一兩年情況尤其嚴重。

在很久以前,香港有一個國際知名的場地 — — — 上環「大笪地」,由於昔日香港普羅大眾的娛樂選擇較少,因此放假空閒時通常會到那兒消遣,那兒除了有不少地道特色飲食攤檔及風水攤檔外,還有街頭藝術表演,因此被稱為「平民夜總會」。除此之外,廟街「榕樹頭」也是昔日香港香港普羅大眾常去的休閒消遣地,那兒同樣也有不少地道特色飲食攤檔、風水攤檔以及街頭藝術表演。當時雖然環境嘈雜,但表演者聲浪尚算克制,因此一直風平浪靜。

到了九十年代,街頭表演者並不只會到上環「大笪地」及廟街「榕樹頭」表演,還會到在週末時到旺角行人專用區及尖沙咀碼頭至文化中心一帶海傍作街頭表演。當時除了上一輩的街頭表演者外,還有為了實踐演藝夢而在街頭表演積累經驗的新一代街頭表演者,間中還會有外國的街頭表演者在那兒「客席」街頭表演。和以前一樣,雖然環境嘈雜,但表演者聲浪尚算克制,因此還是一直風平浪靜。

可惜的是,直到今年年中左右,可供街頭藝術表演的場地一直只餘下廟街「榕樹頭」、旺角行人專用區及尖沙咀碼頭至文化中心一帶海傍這三處公開場地,並沒有增加過其他地方以便定期有街頭藝術表演供香港普羅大眾駐足欣賞的公開場地。

更可惜的是,近一兩年多了不少「新移民大媽」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表演,令一直以來的街頭藝術表演文化被蒙污、誤解及標簽。這些「新移民大媽」和原有街頭表演者的理念本末倒置,原有街頭表演者「以獲取觀眾駐足觀賞、拍掌鼓勵支持為主,得到金錢打賞只是隨緣」,而這些新移民則是「以得到金錢打賞為主,獲取觀眾駐足觀賞、拍掌鼓勵支持只是隨緣」。

由於「新移民大媽」只當街頭表演為「一份在街外工作的售貨員兼職」,售的「貨」不是他們的扯高音兼走音的國語或半鹹半淡廣東話歌藝,而是他們在部分老一輩「阿伯」眼中風韻猶存的「美色」。因此,為了引起那些聽力不好的「阿伯」留意,他們把自己的扯高音兼走音歌藝用喇叭將音量放到最大,去到持續大聲噪音擾民的地步,完全不理會有否影響他人及連累附近的街頭表演者被標簽成他們的同類。他們此舉令附近住客再忍無可忍,引致政府要「殺街」停止多年來旺角行人專用區週末街頭表演活動。

正當部份港人以為「殺街」可把「新移民大媽」表演者如「惡性毒瘤」般切除,他們反而把自己的「惡性毒瘤」威力不斷擴散到尖沙咀碼頭及其他地區,還霸沾尖沙咀碼頭原有街頭表演者的空間及以噪音及不友善態度趕走原有街頭表演者。最後結果是「殺街」變相切除了原有街頭表演者這些「良性細胞」。

即使近年Busking街頭音樂不斷在其他新地方如時代廣場及車站附近空地表演,但仍然受到不少局限引致未能更有效地在香港發展,近日時代廣場更發了禁制令禁止部分人士表演,原因有傳也是因為「新移民大媽」表演過一次而那次太擾民所致,此事令香港的街頭藝術表演空間,變得更加越來越少。

若香港連街頭藝術也未能保住其精粹而受「新移民大媽」亂入令其蒙污、誤解及標簽,若香港連找個公開表演街頭藝術的場地也受到局限沒有支援,試問如何能吸引更多年青人覺得香港會發展藝術從而投身藝術創作呢?香港藝術的未來,令人不敢展望。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追劇文化續篇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變遷吹水篇 之 香港樂壇變遷

#香港 #娛樂 #音樂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slienceblack

https://medium.com/@slienceblack

一個"吹水"大師 一個在不同方面有好多理論, 極之討厭唯利是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