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四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之後續

上一章我們為香港不同類型的父母大慨區分了不同類型,這一章我們探討不同類型父母在對待小朋友時的好與壞。

第一類︰工作父母兼冇時間湊子女型

香港生活迫人,好多父母也要工作,忙到沒有時間和心力湊小朋友,只能假手工人姐姐或補習社。

這一類型的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了解極之不足,甚至是零關心零了解,因為這些父母把生活重點放在家人的物質生活上,想要一家人「食好D住好D過得好DD」,當他們有空暇看顧子女但又漸漸覺得子女親近工人姐姐多於自己時,又或是小朋友「任務式」去補習社時間一久,漸漸對父母的熊度也「任務式」時,心裏又會有一點不是味兒,覺得何解小朋友對自己不大關心或了解可惜的是,他們往往不知道,其實小朋友的需要很簡單,只是陪伴、關心、嘗試了解;請留意,小朋友不會要求父母能夠了解他們,因為他們知道沒甚可能,只是他們想父母為了他們而盡力嘗試了解他們「何所思、何所想」。當小朋友覺得父母不會提供這些他們需要的東西,小朋友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和父母互動的興趣,只停留在和父母物質上的互動,如要求父母給予金錢買這樣那樣的東西。

第二類︰工作父母但有時間湊子女型

同第一類不同的是,他們再忙都會每日或每星期抽時間陪伴小朋友,了解他們的功課或生活。

這一類型的父母跟子女的關係較第一類好一點。最低限度他們還會抽時間和小朋友相處,雖然不一定能和子女好好相處,但最少是踏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而他們和子女相處的好與壞在於他們所踏出的第二步 — — — 把在工作上產生的負面情緒留在家門外。

港式俗語都有講「受氣呢樣野,你份人工包埋架!」(受氣這東西是包括在你的薪水內的工作之一),但也請留意,你家中的小朋友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他們沒有責任去承受父母轉移給他們的在工作上所受到的閒氣、悶氣及怒氣。所以即使小朋友的功課測驗考試再一塌胡塗也好,再惱再怒也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快心情也一併發洩到小朋友身上,更不要在罵小朋友時語氣過重,如「你讀書有冇用心架!人讀你又讀!」、「你冇用」、「你冇腦」、「你廢柴」、「你讀屎片」、「你正一垃圾」、「你冇得救」、「你浪費哂我D錢供你讀書」、「你食枉米」(你白花我米飯)、「你食塞米」(你白花我米飯)、「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叉燒起碼有得食!」…… 不要以為這一大堆的語氣過重說話很誇張,這些說話父母往往「一時火遮眼」就會很自然地衝口而出,很可能你的左鄰右里就日常會用這些話語對待子女,有些父母甚至用上粗言穢語責罵子女,令子女小小年紀已可「出口成文三字經」,但全是粗言穢語;有些父母甚至用上體罰,一有不滿就「打」,子女不聽話就「打」到令子女肯聽話或自己太累停手為止。父母要知道,正正是因為小朋友在學業上有困惑,嘗試過問老師同學甚至上網找尋也找不到答案,才更需要有重要的人在他們身邊指導輔助,和他們一同找問題的出路,而不是需要一連串因為父母不順心而怒罵他們的話語。

父母要知道,這些一時的無心之失,會成為子女的心中刺;他們不會記得父母難得排除萬難地抽時間和他們相處,而是只記得父母不是沒有時間理會他們就是一有時間便是打他們罵他們的不快回憶,子女不會記得和父母曾經愛得有多深,而是他們被父母好狠好「甘」地打罵時有多不開心!這樣相處又何來「陪伴、關心、嘗試了解」可言,子女還情願父母像第一類型的父母那樣不要抽時間理會他們哩!

第三類︰Full Time Mum or Dad型

父母兩人中有一位是全職父母,全天候照料小朋友。這一類型的父母較第一類及第二類父母好。由於他們有其中一位是全天候照料自己的小朋友,他們較有能力用心留意到小朋友的一切舉動,從而了解到小朋友的所思所想,做到關心及嘗試了解小朋友。可惜的是,這類型的父母也會犯上幾個無心之失,就是「自以為是」、「過份關心」及「煩」。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自以為是」的錯覺,認為︰我這麼付出心力,全世界沒有人有自己這麼熟悉我小朋友。要知道,付出多少心力和對子女有多少熟悉從不一定成正比,關鍵在於對待小朋友時是「用眼」、「用腦」、「用心」還是「用眼用腦更用心」。若只是「用眼」去看,而不了解子女一動一靜背後的動機或苦衷,那就只流於表面不算是有丁點了解小朋友;若只是「用腦」去胡亂用自己已有知識去猜想子女的一動一靜,沒有看清楚小朋友的行為,往往只能有丁點了解或只會誤解小朋友;若只是「用心」而沒有看清楚想清楚小朋友的一動一靜的前因後果,往往會被一片熱心衝昏頭腦而和子女因不了解而有衝突;若果是「用眼用腦更用心」的父母,就不只會留心觀看及考慮小朋友的一動一靜的前因後果,更會做一件看似艱難實則簡單的事 — — — 「耐心平靜地不耻下問」。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就算父母再聰明絕頂也不會是子女肚內的一條蟲,父母總會有一些子女的事情會看過想過都不了解,要耐心平靜地詢問過子女才會了解的。當父母能做到「耐心平靜地不耻下問」,他們就會發現其實小朋友很樂意告知他們自己的一動一靜的原因,只是若他們不聞不問,小朋友就會以為他們沒有興趣去知道這些一動一靜的原因,從而以為他們沒有興趣去和自己互動。若父母要顧全自己「父母」這個身分的威嚴及面子而等待子女自己主動講一動一靜的因由甚至「審犯式盤問」子女,只要有反效果,前者會永遠等不到子女主動講,除非子女個性較主動,後者只會令子女覺得在家感覺像正在做「重型囚犯」、「畜牲」或更差,當他們覺得在家感覺到的這些壓力大到「連呼吸都有罪」的時候,他們就會情願多點在外面和朋友相處,也好過在家和家人相處了,不是「家中有虱」而是「在家我有罪」!

另外,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過份關心」的「好心做壞事」。往往會因為過份關心而把某些事情過份仔細的詢問(有時更是不問情由用更惡語氣的質問),除了不能令子女產生親切好感,反而更會令子女覺得反感,當中尤其以過問子女和朋友相處的情況最為嚴重。要知道,正如父母有些事情覺得子女無需要及無權利知道而唔會告知子女一樣,子女也會有些事情覺得父母無需要及無權利知道而唔會告知父母,強硬詢問會令子女產出反感「父母就大哂咩?」(父母就天下為大要對我無所不知嗎?),久而久之,父母會連他們有需要及有權利知道的事情都不會得知,因為子女不想講。

最後,父母中全職全天候照料小朋友的那一方,往往會有一個「特異功能」 — — — 「『震』『哦』煩音」。雖然「人本(來)出生於凡塵,變成『煩』人有可能」,但若然父母的「煩」音三不五時像街市廣播一樣不斷重複、不斷輪迴,那種「震」住子女耳膜不斷「哦」到子女分散做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又如何會令子女記住你「煩」他們的原因及內容呢?子女只會記得父母「好煩」、「非常煩」、「煩到宇宙大核爆」!然後日子一長久,子女會開始自我建立一套「自動防備父母『煩』音系統」,每當父母開始不斷重複句子地「發功」,子女就會啟動此系統,發出鏗鏘一句「咪嘈啦!收聲啦!你好煩呀!」爆出來「回敬」、「炸爆」父母,更會因應不同情況可能在這句的前後加上粗言穢語來「助攻」!而子女更會改良「自動防備父母『煩』音系統」的敏感度,做到當父母一開始深深吸口氣,就知道他們想發功而立即發動功勢先發制人;更甚者還會多開發一套「自動屏蔽略過父母『煩』音系統」,當子女了解父母「煩」到那一步回自動「收手」,他們便會一直當短時間的「聾啞人」,不對父母作任何攻擊回應,讓父母知難而退!

以上情況很誇張?少年,你太年輕了!以上情況幾乎每日在很多香港家庭發生,就好像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家在左近!

第四類︰物質型

小朋友一「扭計」就以物質(最常是電子產品如手機或Ipad)去分散注意力,或以物質去賞罰小朋友。

這類父母最懶最「他條」(慢條斯理)。因為他們只要試探到子女對那件物件有興趣,每次就會利用那件物件去令分散注意力,甚至作為賞罰子女的工具,當發現子女對某件物件失去興趣,就會改用其他物件去重新試探。久而久之,當父母不去用心而只去用利益去對待及「訓練」子女,子女會漸漸變得功利,凡事以物質獎賞為行動的先決條件,還會「只認物質不認父母」,有物質利益時認作父母,沒有物質利益時當父母是一條毛!當父母憤怒怪子女無情無義兼不孝時,又何曾記得造成此局面的「罪魁禍首」又何嘗不是當日以物質利益來對待及「訓練」子女的自己呢?

第五類︰非物質型

這一類會以一些物質以外的東西去分散小朋友及賞罰小朋友。

這類父母最勤力最用心但亦是最易身心疲累。因為他們要花盡腦汁去想方設法去令小朋友明白是非對錯,並要用有效方法令小朋友記得為何某件事不能做,做了有那些後果。

其中有個不錯的例子值得分享,有對父母當子女頑皮不聽話時,要子女站在家中某處不准出半點聲坐著「面壁」十至十五分鐘,之後平心靜氣地和子女傾談討論剛才他們有那些表現的原因、為何他們做得不對和下次可以如何改善。而當子女做了一些值得讚許的事時,又會和子女討論為何他們做得對及鼓勵子女繼續維持,並在條件許可下進行一些增進父母子女間感情而子女又喜歡的家庭活動。

以上這種做法,令子女更易吸收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而且在和父母傾談論過程中他們也會感受到父母是用心留意自己的行為,會欣賞認同自己的一些心血和努力。從而令父母和子女關係更密切。

第六類︰命令型

凡事不求講解,以「總之就是這樣」或「總之我要你這樣」去命令小朋友做事或不再反斗。

這種父母往往會覺得自己的子女年紀尚小還未懂每件事的背後原因,總之「唔就就唔錯」,先用「軍令如山倒」去預先喝止子女不讓他們做任何會有辱家門、給人家講閒話或會令自己受傷的事,只可做他們心中眼中覺得為子女好的事,深信跟著自己為他們設定的路去走就不會有任何差錯。

這樣會有幾種反效果。第一種是越「軍訓式」管教,子女越反感甚至反抗。因為子女只會覺得父母不近人情地不說情由地一味不准這樣不准那樣、必須這樣必須那樣。當小朋友成到反叛期開始有自主想法時情況更甚,他們會開始反思家長的命令是否適合自己或是否有理,會開始為自己向父母爭取及反抗。最後引致父母子女有分歧甚至隔閡或代溝。第二種是子女逆境智商(AQ)即抗逆能力低,只能順著父母安排的路走,若稍為事與願違「偏離航道」,便會心情低落不懂面對,更不懂面對一向「軍令如山」的父母作出交待,有些甚至悲哀地想「一死以謝天下」……

第七類︰說教型

這一類會用長篇大論的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去跟小朋友說教,然後要他們表達了「知道」或「明白」才放行小朋友。

這種父母是有種「哦」國人特質,在子女心中是日又「哦」夜又「哦」勤力過飛蛾的人。他們永遠總有很多大道理要和子女分享,尤其是覺得子女做得不夠好或做錯事時,更會語重心長地分享,但他們卻高估了自己子女的耐性及領悟力。日子一久,子女不懂那些大道理卻只懂為了應付父母的日「哦」夜「哦」攻勢而假意表達「知道」或「明白」,那又何必呢?

第八類︰朋友型

這一類沒有架子,跟小朋友像朋友模式的交流。

這種父母有一點優勢,因為他們能和子女較親近。要知道,子女某程度上要比父母想像中更聰明更會感受父母是否真心對待及尊重自己,會懂得「別人對我好,我也會對那人好」。若父母不整天對他們擺那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父母」架子,和他們像朋友式的閒談,他們的沉默可能會因為這種比父母子女更輕鬆的關係而打破,從而說出心底話,令父母更能深切地從另一角度了解子女,關係更勝從前。

不過這種父母要留意,做朋友是難免會有機會「反面」或因意見分歧而爭吵的,盡量避免一開始「反面」和爭吵時向子女顯示回「父母」權威要子女屈服妥協;何時和子女是朋友,何時做回長輩父母身分需要明確預先讓子女知道及要讓子女自己心甘情願地心悅誠服,是十分重要的。

第九類︰集大成型

這一類有以上八類中的兩類或以上的情況。也就是說,這種父母會可能有多種的優勢,也同時可能會有多種的煩惱。

你們又是哪一類父母呢? 這些分類可能不只適用於香港,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地方。不論你是哪一類父母,切忌整天把「父母辛苦把你拉扯長大,你要負責任努力讀書,才能回報我們及對得住我們的養育」這種心思不經意流露給子女,因為子女可能會覺得讀書不是為自己而是父母要他們為父母而做,而父母是要回報的,尤其是當子女和父母都不大理解對方的時候。更要切忌的是「比較」,比較自己子女和其他子女又或者比較自己年代和目前的年代,前者會永遠在子女面前說人家比他們好,永遠「隔離飯更香」,要知道子女也會比較自己父母及其他父母,也會覺得「隔離飯更香」,後者會令子女覺得父母「食古不化」,要知道時代不同不能跟上一代比較。

在香港九月開學前,為各位父母帶來一點分享。

當然本人不會只為父母分門別類,而不去探討子女的不同類型。下一章就會探討不同類型的子女。

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若有興趣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的分享文章︰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二章 — 「How ? What ? Why ?」和「香港中學教育」
黑色沉默系列 — 香港學與教第三章 — 「香港家庭教育」父母分類篇

#Education #教育 #香港 #化讚為賞 #化like為coin 


slienceblack

https://medium.com/@slienceblack

一個"吹水"大師 一個在不同方面有好多理論, 極之討厭唯利是圖的人